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叛逆的孩子

特立獨行的“俠客”, 是勇敢還是偏執

張華越來越討厭上課了, 只有語文課他才有些興趣, 其他學科的老師, 用他的話來評價就是——水準都太差了, 他們完全不能吸引我的興趣。

張華在課堂上睡覺的時候, 好幾次都被老師抓了現行。 老師剛剛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了他幾句, 張華就大聲嚷著老師不尊重學生, 這樣一來反倒搞得老師十分尷尬。 張華在學校很“瀟灑”地保持著我行我素的作風:學校規定穿校服, 他就偏穿其他的衣服;學校不允許男生留長髮更不允許燙髮, 可他就偏這樣做。 他不介意他人怎麼看自己,

Advertisiment
他認為那些所謂的校規之類的東西是用來約束好學生的, 而他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 儘管上次張華因為在校外喝酒被學校記了一次大過, 張華也覺得無所謂。 他覺得自己是在堅持“做自己”, 這是“俠客”風範。 令張華暗自得意的是, 學校裡還有一些自己的“粉絲”, 都稱自己為“大哥”, 這讓他更加堅持和學校作對。

回到家之後, 張華依舊一副點火就著的樣子。 “哎呀, 你煩不煩啊?”張華對媽媽苦口婆心的教育顯得心不在焉。 雖然老師和媽媽每天都對他輪番轟炸, 但是一點都不能改變張華在學校的“特立獨行”。

張華的父母長期兩地分居, 爸爸一年回不了幾次家, 很少和兒子溝通, 但是只要兒子和自己張口要錢,

Advertisiment
爸爸出手從來不吝嗇。 爸爸希望自己的太太能夠全面料理兒子的事情, 自己則忙著在另一個城市開展自己的連鎖店。 張華長期和媽媽一起生活, 但媽媽對張華的管教比較鬆散, 一般都會順從兒子, 沒想到現在兒子一回家就關上門把音樂放得很大聲, 想說兒子幾句的機會都沒有了。

案例剖析

許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 會出現一些父母預料不到的變化。 張華在課堂上不允許老師觸及他的自尊, 回到家不願意讓媽媽進入他的私人空間, 這一切都是他自我保護的體現。 在這一時期, 不含技術水準的說教和嘮叨等溝通方式都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 他們很容易把父母和老師當成自我實現道路上的敵人, 他們想要爭取自己的權利和獨立,

Advertisiment
因此才會產生逆反心理。

1.家庭的不良教育, 是產生叛逆情緒的根源。

案例中的張華長期得不到父愛, 母親又不瞭解孩子內心的變化和真正的需求, 因此, 再多的嘮叨都只會被他看做是無用的廢話。 身為父母, 理應擔負起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的責任。 對孩子的管教不過分鉗制, 也不放任自流。 採取多溝通、多鼓勵、多表揚、少責駡的“三多一少”的原則, 爭取用和風細雨的方式來解決代溝的問題。

2.叛逆是一種勇敢, 也是一種偏執。

張華在學校特立獨行, 還有“粉絲”捧場, 讓他更加誤以為和老師學校對著幹就是勇敢, 是俠客行為, 是張揚自我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不可否認的是, 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的增強,

Advertisiment
對周圍權威束縛的挑戰, 是一種很強的生命力表現, 但是, 如果為了特立獨行而特立獨行, 往往會走向偏執, 最後害人害己, 沒有任何意義。

3.叛逆的孩子都是在尋找自身的價值感。

在以“學習成績”為主流的校園生活中找不到價值感的孩子更容易在學校“反叛”, 招惹是非, 因為他們需要其他的途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即便是大家都批評他, 那也是對他的一種關注。 因此, 讓孩子發展各種能力並讓他找到價值感和良性的關注是消除孩子叛逆的一種途徑。 假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 但是演講口才好, 或者善於歌舞, 那麼我們應有意培養孩子相關的能力, 讓孩子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來發揮自己的特長。 當孩子的自信心上來之後,

Advertisiment
再帶動學習方面的興趣, 要讓孩子明白, 學習是成功的途徑, 不是任何人身上的枷鎖。 只有消除了他們心中逆反的心理, 才能進一步平穩情緒, 進而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互動專區

問: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孩子最近變得很不聽話。 常常你讓他做一件事情, 他要不拖拖拉拉, 要不陽奉陰違, 有時候逼急了, 他還會和你吹鬍子瞪眼。 朋友提醒我說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我想問一下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答:想要尋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 就要先找出產生心理叛逆的原因。 而孩子產生叛逆, 多半是由父母的不正當教育引起的。

“父為子綱”, 這是封建社會遵循的道德關係, 這個道德關係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親子關係。 傳統的家長深受此毒性教條影響,在家庭中家長專制,孩子只能處於從屬的地位上。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獨立意識增強,正是要彰顯自己的時候,專制型的家長容易觸發孩子心底的反抗欲。想要讓孩子把自己當成一個可以傾訴的物件,就需要家長放下架子,真誠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問題,商量解決的方法。

而一些家長出於溺愛的保護主義,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好了。家長這樣做無疑在向孩子傳遞一種貶低的暗示:你自己做不成,你必須依賴我。如此一來,子女渴望獨立的想法和家長的做法截然相對,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還有一種溺愛的方式就是對孩子過於放任,什麼都聽孩子的,孩子沒有邊界,沒有限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家長有時出於保護孩子的心理來干涉孩子的行為,就會被孩子認為是阻礙自己的“自由”,形成衝突。

由於認知的偏差,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件事情而產生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從而產生自閉、抑鬱等情緒,若是這種情緒得不到合理的調節,必定引發孩子更嚴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犯錯之後,身為家長,不要橫加指責,而是要耐心去瞭解孩子那樣做的理由,讓他感到家長始終是接納他們的,願意去瞭解他們的,孩子就會放棄和你對抗的想法。

問:知道孩子進入了叛逆的青春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樣去合理引導他們呢?

答:首先,青少年時期有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只是,在叛逆心理的慫恿下,孩子往往對家長有抵觸的情緒,所以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溝通方式。青少年有自己的價值觀,家長應該明白沒有哪一種價值觀是絕對正確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完全套用到孩子身上,否則只能引起孩子心理的反感。你只需要告訴他們持有何種價值觀的人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然後把選揮權交給孩子自己,充分尊重他們自由和選擇。

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自己還要表現出多元化的思維,不要走進自己的死胡同。世界上沒有唯一的答案,家長也沒有權利去強迫孩子做出哪一種選擇。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越自己本身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彼此之間的關係和溝通方式,這樣才會發現也許問題並不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不順從,往往會被父母看做是叛逆。所以,父母要學會謙卑,以不同的角度去對待孩子,保持冷靜,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儘量向孩子徵求相關的意見。

家長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電子遊戲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事物為切人點,走進孩子的內心,就能明白他們的真實想法。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和父母能融洽相處,當然也就沒有叛逆的必要了。

推薦閱讀:寶寶叛逆期 傳統的家長深受此毒性教條影響,在家庭中家長專制,孩子只能處於從屬的地位上。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獨立意識增強,正是要彰顯自己的時候,專制型的家長容易觸發孩子心底的反抗欲。想要讓孩子把自己當成一個可以傾訴的物件,就需要家長放下架子,真誠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問題,商量解決的方法。

而一些家長出於溺愛的保護主義,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好了。家長這樣做無疑在向孩子傳遞一種貶低的暗示:你自己做不成,你必須依賴我。如此一來,子女渴望獨立的想法和家長的做法截然相對,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還有一種溺愛的方式就是對孩子過於放任,什麼都聽孩子的,孩子沒有邊界,沒有限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家長有時出於保護孩子的心理來干涉孩子的行為,就會被孩子認為是阻礙自己的“自由”,形成衝突。

由於認知的偏差,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件事情而產生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從而產生自閉、抑鬱等情緒,若是這種情緒得不到合理的調節,必定引發孩子更嚴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犯錯之後,身為家長,不要橫加指責,而是要耐心去瞭解孩子那樣做的理由,讓他感到家長始終是接納他們的,願意去瞭解他們的,孩子就會放棄和你對抗的想法。

問:知道孩子進入了叛逆的青春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樣去合理引導他們呢?

答:首先,青少年時期有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只是,在叛逆心理的慫恿下,孩子往往對家長有抵觸的情緒,所以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溝通方式。青少年有自己的價值觀,家長應該明白沒有哪一種價值觀是絕對正確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完全套用到孩子身上,否則只能引起孩子心理的反感。你只需要告訴他們持有何種價值觀的人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然後把選揮權交給孩子自己,充分尊重他們自由和選擇。

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自己還要表現出多元化的思維,不要走進自己的死胡同。世界上沒有唯一的答案,家長也沒有權利去強迫孩子做出哪一種選擇。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越自己本身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彼此之間的關係和溝通方式,這樣才會發現也許問題並不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不順從,往往會被父母看做是叛逆。所以,父母要學會謙卑,以不同的角度去對待孩子,保持冷靜,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儘量向孩子徵求相關的意見。

家長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電子遊戲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事物為切人點,走進孩子的內心,就能明白他們的真實想法。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和父母能融洽相處,當然也就沒有叛逆的必要了。

推薦閱讀:寶寶叛逆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