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孩子,你的童年快樂嗎

“郁悶”, 這個本屬于成人心理感受的詞匯竟然成為越來越多小學生的口頭禪。 近日公布的一項少兒心理調查顯示, 有高達百分之七十八的孩子感到不快樂。 調查人員認為, 學習壓力過大及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成為孩子郁悶的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童年生活的細節之教  成長的煩惱, 別拿孩子比 

 

調查顯示, 孩子們不快樂的主要原因是外在壓力增大。 百分之四十一的孩子認為壓力來自老師, 百分之三十一的孩子認為來自父母, 還有百分之二十八的孩子會自我施壓。

孩子們在問卷中寫下的不快樂原因五花八門,

Advertisiment
其中包括:作業多、老師批評、上課沒勁、數學題目不會做、父母不讓看電視動畫片、被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丟東西等等。

在父母給孩子提供越來越豐富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大的生活空間的今天, 孩子們從父母那里獲得的快樂卻越來越少, 有話不跟父母講, 有問題不向父母請教。 這是因為百分之七十九的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名次有著嚴格的要求!

對于低年級組孩子來說, 令其快樂的前4個因素由高到低依次為:有好朋友、玩、考得好、放假;令其不快樂的前4個因素依次為:沒考好、被批評、沒朋友、作業多。

中、高年級孩子, 令其快樂的前4個因素由高到低依次為:考得好、有好朋友、受表揚、放假或收到禮物;令其不快樂的前4個因素則是:沒考好、被批評、爸媽吵架、沒朋友。

Advertisiment

從中不難看出, 考試、朋友、受表揚、被批評、家庭矛盾等這幾個因素, 在孩子童年的成長經歷中占據重要席位。

考試——快不快樂先看考試“臉色”

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 不論是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孩子, 考試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性。 考試成績顯然是一張心情晴雨表, 孩子的快樂與不快樂完全受制于一次考試。 且隨著年級的升高, 考得好與差對孩子的影響日益明顯, 正負作用均呈逐步上升趨勢, 越到高年級越發成為敏感的情緒測試。

“沒考好”占孩子消極情緒的決定地位, 一直排在第1位,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考試成績也成了學生、父母、老師評判其素質優劣的“合理”標準。

Advertisiment

評價——精神鼓勵需求隨年齡上升

統計中, 我們發現越是到高年級, 隨著競爭意識的增強, 孩子從心理上越渴望得到來自朋友、父母、老師的精神鼓勵。 可在這次調查的結果表明:隨著年級的上升, 老師給予學生的精神上的獎勵越來越“吝嗇”, 80.9%的低年級學生表示老師經常會表揚他們, 74.1%的中年級學生表示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到了高年級, 只有48%的學生表示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而來自爸媽的責備也呈增加態勢。

家庭——父母吵架讓孩子神傷

父母不和在孩子的心靈上罩了一層灰色。 父母吵架在中、高年級孩子心中, 均居孩子不快樂因素的第3位, 僅次于沒考好、被批評。 調查表明:父母吵架在47.6%的低年級孩子腦海中留下傷心記錄,

Advertisiment
70.7%的中年級孩子對父母吵架印象深刻, 70%的高年級學生會因父母吵架而產生情緒波動。

朋友——友情在孩子心中越來越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 朋友在孩子心目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重, 放假時, 喜歡和朋友聚在一起的比例由最初的26.2%上升至57%。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 好朋友的概念正在被深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對朋友的真正意義認識越來越深, 自認為有很多好朋友的比例有所下降, 由最初的85.7%降至62%。

特長教育——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心情

特長教育在校園里, 甚至在整個社會上, 絕對是個點擊率極高的時髦詞匯。 雖然在這項調查中, 特長教育既沒擠進快樂因素的前列, 也未排在不快樂因素的前列, 但調查顯示,

Advertisiment
絕大部分孩子在童年都有過特長教育的經歷。

孩子走上特長教育之路的原因不盡相同, 有的是孩子興趣使然, 自愿的選擇;有的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個人期盼使然, 父母的強加;有的則是受他人影響, 無奈地隨波逐流。

快樂, 呼喚孩子天性的回歸

愛玩本來是孩子的天性, 為什么有那么些孩子會將“玩”置于快樂因素的最末位?為什么有些孩子小小年紀會產生“我希望一天到晚能讀英語, 將來能出國”的快樂夢想?這些是誰賦予給他們的呢?

其實, 孩子對快樂的追求是強烈的, 孩子對快樂的要求是低廉的, 看會兒電視、和父母同逛公園、去趟麥當勞、有段自己支配的時間……然而, 在這次調查中, 約75%的孩子將快樂寄托于考試。 考得好,究竟是誰的快樂源泉?擁有了這個,難道真的擁有了快樂?可記者分明看到,更多老師夸、父母贊的孩子發出了這樣的呼喊:可不可以讓我多玩一下!

考得好,究竟是誰的快樂源泉?擁有了這個,難道真的擁有了快樂?可記者分明看到,更多老師夸、父母贊的孩子發出了這樣的呼喊:可不可以讓我多玩一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