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說話結巴是怎麼回事?

本來說話流暢的寶貝為什麼突然開始口吃呢?仔細分析, 有以下幾點原因:

原因一:發展不平衡

在兩三歲到七歲之間, 跟著自我意識的發展, 寶貝的表達和表現願望逐漸加強。 但此時由於語言性能尚未發育成熟, 寶貝的思維能力、詞彙的控制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在發展階段, 這使他們在表達龐雜的思維時覺得艱苦, 說話過於急躁、衝動或緊張。 寶貝急於表達時, 造成腦筋中貯存大批語言資訊, 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 思考與說話的速度無奈配合, 從而出現較多的口吃現象。

原因二:模仿

兒童時期是模仿性最強的時期,

Advertisiment
寶貝不單單喜歡模仿成年人的動作, 也喜歡模仿同伴、同學的動作。 口吃的感染性很強, 寶貝們又具備強烈的好奇心, 他們與口吃者經常接觸, 覺得口吃的人說話好玩而模仿, 久而久之就容易養成口吃的習慣。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貝終年與口吃者一起生活或一起玩耍, 時間長了也會不知不覺中染上口吃。

原因三:驚嚇

兒童時期由於驚嚇而口吃的不在少數。 有的父母過於嚴厲, 寶貝太頑皮或做錯了某件事時, 就對他們厲聲地呵責。 尤其是在寶貝說錯了某些話時, 突然地大聲呵斥使他們受到驚嚇, 從而變得口吃起來。 另外, 環境的驚嚇刺激也可能導致口吃, 如父母間的吵鬧、發脾氣都能使兒童在語言上突然發生口吃。

Advertisiment

原因四:父母要求過急

寶貝的語言發展有快有慢, 有的未滿周歲就能說出簡略的語言, 也有的兩歲後還不能找到恰當表達方法。 有些爸爸媽媽過於心急和敏感, 把寶貝學話時當機立斷或輕度抑揚看作是口吃。 當寶貝學話時, 作過多的矯治, 或進行斥責、譏笑。 爸爸媽媽的這些表現會對寶貝發生極大的副作用, 使他們對自己說話也產生不滿和緊張感, 從而躲避一些一般的交談和某些特別的場所, 口吃現象也逐步加重, 形成惡性輪回。

原因五:強行糾正“左撇子”

人們常常把控制說話能力的腦半球稱為優勢半球, 習慣於使用右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左側, 習慣於使用左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右側。 如果父母、幼稚園老師強迫左手優勢兒童(俗稱“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

Advertisiment
就有可能使大腦在形成語言優勢半球的過程中出現功能混亂, 出現口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