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膽小怎麼鍛煉

一般來講, 大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 一起玩耍。 有些孩子則孤僻、膽小、退縮, 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一起玩耍, 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 寧願一個人呆在家裡玩。 這種現象稱之為“兒童退縮行為”, 多見於5~7歲的兒童。 那麼, 孩子膽小怎麼辦呢?一個正常的孩子, 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新環境, 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 出現少動、發呆、退縮等行為表現, 這是正常的, 是兒童正常的適應性反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 兒童會對所處的環境逐漸適應, 並在做遊戲等活動中, 主動發展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卻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兒童時代的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防治, 不僅有可能延續至成年, 而且, 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

兒童產生退縮行為的原因

(1) 先天適應能力差。 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 對新環境感到特別的拘謹, 不願意主動接觸他人。 若勉強去適應, 適應過程艱難而緩慢, 平時也不愛活動, 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 缺乏熱情和好奇心, 從不與陌生人主動交往。

(2) 後天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整體把孩子關在家中讓他獨自玩耍, 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 過分地照顧與遷就, 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以致其採取逃避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如拒絕上幼稚園或學校。

如何防治兒童的退縮行為

1、家長應培養兒童獨立自主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事情自己做, 相信孩子的能力, 培養孩子勇敢精神, 讓孩子甩開處處依賴父母的心理拐杖, 自己“獨立行走”。

2、家長應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一起遊戲, 並多陪孩子一起參加孩子的社交 為了多關心孩子的情緒, 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 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一間“情緒屋”,屋裡擺放著孩子與家人的合照,孩子的特殊情感輔助物,(孩子小時候用的毛巾、毯子等),還有孩子的裝扮面具,發飾,服飾等。 孩子在心情不好時, 可以抱著輔助物, 看著家人的照片,

Advertisiment
情緒得到安撫和宣;心情好時, 換可以照照鏡子打扮自己。 “情緒屋”給了孩子一個私密空間, 尊重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3、提高動手能力, 鼓勵孩子多創造

和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多製作一些DIY的遊戲, 在製作的過程中既增進了親子感情, 也讓爸爸媽媽更學會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用手指點畫、碎紙撕貼、創意製作等形式製作孩子喜歡的創意作品, 並讓孩子的作品展示在家中顯眼的地方。 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手指靈活性, 滿足孩子的個性需求, 讓孩子獲得一種尊重和認可

4、學會寬容, 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由孩子的年齡小, 動作發展比較笨拙, 容易做錯事。 爸爸媽媽不能怕麻煩、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Advertisiment
更不可用成人的思想去束縛孩子的手腳, 或對孩子妄加指責。 爸爸媽媽不妨懷著一顆寬容賞識的心, 來善待孩子的“破壞”玩具的行為。 其實, “破壞”玩具這正是孩子探索、學習的好時機。 爸爸媽媽應該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小器具, 或介紹一些相關的知識, 更可以尋找一些資料,和孩子一起探究。 在親子互動中, 孩子既感受到了一種尊重與關注, 又學習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更讓孩子重新獲得知識, 不知不覺養成了好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