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脾氣大怎麼安撫都沒用?其實你有23種選擇

一直以來很多父母都有一個情緒認知誤區, 總希望孩子是開開心心的, 只要孩子表現出一點點不開心, 就動用一切手段試圖去改變。 其實, 打造高情商孩子的關鍵, 恰恰是在他們生氣憤怒脾氣不好的時候。

如果一發現壞情緒的苗頭就急於撲火, 會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觀念——負面情緒是不對的。 相反, 如果父母知道尊重情緒, 與孩子共情, 並適時引導, 孩子就會更快地具備排解情緒、自我調節和恢復的能力, 這才是一個心智健康的孩子的養成之道, 這樣的孩子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所以, 我很想從憤怒開始跟大家分享情緒管理這門功課:哪些是健康的憤怒管理方式?作為父母,

Advertisiment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憤怒?並分享我平時用的一些情緒管理的小遊戲。

憤怒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維琪百科如何定義憤怒:

憤怒是一種情緒反應, 指受到侵犯、不被尊重、錯誤對待時引起的自我防衛機制和戰鬥反應。

這裡劃個重點, 憤怒, 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也就是說, 憤怒會激發內心的防禦系統, 去抵禦外在的危險。 在孩子那裡最大的表現就是攻擊性行為, 比如推人、打人、撞牆、丟東西。

實際上, 憤怒背後還有一連串的情緒, 這些情緒堆積起來引爆了憤怒。 先來看看我們自身, 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受傷害的時候、悲傷的時候、失望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甚至鬱悶的時候, 我們也會憤怒, 但我們總是看不到憤怒背後的這些情緒, 以為憤怒只是生氣, 是攻擊。 所以我們有時也對自己的憤怒無能為力。

孩子的憤怒也一樣, 背後是不同情緒的誘發, 作為父母, 我們要看到孩子憤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恐懼、受傷害、傷心、委屈又或是其他情緒而引發的,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認識這些情緒, 讓他明白自己的憤怒是從哪裡來的, 知道這些情緒的狀態和後果, 否則他便會一直習慣於用攻擊性行為來排解憤怒。

《Steps and Stones: An Anh’s Anger Story 》, 這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 憤怒是小主人公Anh的好朋友, 通過交流讓Anh更理解憤怒, 也教會小朋友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憤怒。

健康的憤怒管理方式是怎樣的?

Advertisiment

別看孩子還小, 覺得他們能懂什麼管理。 實際上, 孩子的憤怒管理方式是千變萬化的, 有的孩子跟爸爸媽媽逛商場, 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發脾氣, 他管理憤怒的方式就是在商場就地撒潑;有的孩子因為被別的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一下, 就突然爆發了, 他管理憤怒的方式可能是回擊推他的小朋友;還有的孩子受了委屈感到憤怒, 他可能就只會自己跑到牆角落大哭一場……這些憤怒管理方式能稱得上健康嗎?顯然還不夠。 那健康的憤怒管理方式是怎樣的?這裡有幾個判斷的標準:

孩子能夠認識並接受憤怒的情緒

像我這樣一拖二的媽媽都能瞭解手足相愛的一波三折, 弟弟爭寵哥哥哭鬧在我家也持續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Advertisiment
小的時候, 每當我給弟弟餵奶, 哥哥就會大喊大叫, 故意摔東西, 他還是會用一些攻擊性行為來引起我的注意。

經過不斷地情緒認知訓練, 哥哥現在看到我照顧弟弟, 還是會不開心, 但那些攻擊性行為已經收回, 他會說:“媽媽, 我很生氣, 是因為你總是抱弟弟。 ”我覺得3、4歲的孩子能這樣說非常難得, 表明他正視了憤怒這個情緒, 也勇於接受憤怒的狀態, 還自己梳理了原因。 有時候我自己生著悶氣還完全不愛搭理人呢, 從孩子身上, 總是能學到很多。

孩子能自己控制住攻擊的衝動

當孩子覺得很憤怒的時候, 可能以前他的管理方式是去打人, 去反擊, 但是終於有一天, 他很憤怒的時候, 會跟你說, 我很生氣,

Advertisiment
我不想理你, 我要跟你保持距離, 也即他會用語言去表達感受, 而不是用肢體衝突去對抗, 我們就可以說, 這個孩子進階了!當孩子知道如何平靜下來, 就是非常棒的進步。

孩子能夠自己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是指, 孩子能夠明白除了攻擊、發洩, 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他可以轉移注意力去玩別的, 比如他會主動找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文章的開頭有說到我與哥哥的“吵架”, 起因是我定了個規矩, 關燈睡覺, 這其實從他小時候就一直這樣做的, 只是到了3歲多突然有一天, 他開始發脾氣, “我不要關燈睡覺”“我就是要開燈”“為什麼一定要關燈”, 他每天睡前都這樣喊叫折騰, 還會丟枕頭, 打我。

每次我都儘量安撫他, 引導他,希望他能自己提出解決辦法。那天,他說:“媽媽我很生氣,因為媽媽你都沒有給我選擇,你只有一個選擇,你要我關燈,但你沒有給我第二個選擇。”當時我真的挺吃驚的,從這小人的嘴巴裡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知道了光攻擊是沒用的,轉而用一種敘述的語言去表達憤怒。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去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於是我問他:“好,你認為媽媽不對,那你希望媽媽怎麼做?”他說:“我想開燈。”我說:“但開燈我說過了是不行的,你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呢?”他想了想,說:“那開小燈。”他指的是弟弟小時候夜醒吃奶時我用的小夜燈。於是,“開小燈”就成了我和哥哥商量出來的一個解決辦法,這就是一個由孩子主動提出的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Visiting Feelings》,非常有愛的繪本,帶孩子認識一天當中他們會經歷的各種情緒,教孩子認識和描述各種情緒。

幫助孩子管理憤怒的方法

回顧哥哥弟弟的成長道路,我幾乎是從零歲開始就介入了他們的憤怒情緒管理,先觀察,再根據不同階段的方式進行安撫和引導,現在弟弟也1歲半了,現在看兄弟倆,你會發現他們的憤怒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哥哥逐漸對憤怒有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而弟弟還處在情緒的適應期,他的憤怒純粹就是突然爆發。

所以,情緒管理的功課不能操之過急,哥哥也是到了3、4歲,才突然表現出了進步和成熟,這是一個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我為這個歷程總結了八個字:預防為主,逐步滲透。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等孩子的情緒已經像火山爆發那樣轟炸了,我們才領著憤怒的孩子去看到這個情緒,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不管怎樣的教導,都是無效的,憤怒的情緒就像脫韁的野馬,很難拽得住。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在生活中滲透對憤怒情緒的認知,通過觀察、讀繪本、玩遊戲等互動方式,以及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完成從認識憤怒、感受憤怒、描述憤怒到管理憤怒的成長過程。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幫助孩子認知、管理憤怒的方法:

教孩子認識憤怒的身體徵兆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會做出反應的,比如皺眉頭、握緊拳頭、下巴擰緊、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等,我們要觀察孩子憤怒時身體的表現,及時抓住這些表現,告訴孩子他正處在憤怒的狀態。

像我家哥哥生氣的時候會用力呼吸,這是他本能地想讓自己放鬆的方法,其實是很好的,但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時候,我會握住他的手,告訴他:“媽媽感覺得到,你現在大口大口地呼吸,手握得很緊,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你很生氣。”

要讓孩子把憤怒情緒和肢體表現聯繫到一起,這樣的滲透其實從8、9個月就可以開始做了,而不是等到孩子會說話了才告訴他,因為孩子的習得性記憶是很迅速的,他很快能把你的語言、肢體動作跟憤怒情緒聯繫在一起。

教孩子感知憤怒的強度水準

就像我們在生孩子的時候,對陣痛會有從1到10的疼痛評級一樣,憤怒其實也可以評級的。

這張圖來自於“冷靜遊戲”(the Cool-dowm Game),“冷靜遊戲”是很常見的引導孩子正面面對憤怒的方法。這圖很有意思,它是一個溫度計,從底部的綠色到頂部的紅色代表著不同的憤怒程度,就像體溫一樣會上升。

我第一次拿給哥哥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當你笑的時候,你的情緒是綠色檔的,說明你心情不錯很開心,當你用力呼吸握緊拳頭(這是哥哥平時憤怒的表現)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是紅色檔了,說明你很生氣。你可以隨時告訴媽媽,你處在哪個檔,你要自己做判斷。

哥哥對這個溫度計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把我的話聽進去了。我把這張圖貼在了牆上,有時候他會活蹦亂跳地指著底部圓圈說“媽媽我現在是綠色檔的!”有時候他會點著其中一格說“媽媽你不要過來,我現在是這個紅色檔了!”這等於他在告訴我,他的情緒已經進入了警戒狀態,我很高興,這個遊戲能幫助他很好地判斷自己情緒。

也許有人要說,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告訴孩子不就行了嗎,用得著這樣的情緒卡片嗎?你還別說,這裡面很有技術含量。通常5歲之前的孩子,對很多大道理並不理解,但如果把道理“載體化”,用一種有形的物品去加以解釋,他們通常會第一時間集中注意力聽你說,然後才有了理解、記憶和行為。

讓孩子衡量自己的憤怒水準是很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如何去介入。如果孩子的憤怒只在一個很低的檔位,可能只是有些沮喪,那這個“沮喪檔”只需要一個擁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憤怒已經到達了紅檔,我們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巧和行動去幫助孩子了。

教孩子平息憤怒——多玩“冷靜遊戲”

當孩子的憤怒處在紅檔,當然就不是一個擁抱可以解決問題的了。這裡有一個我常用的秘訣分享給大家,那就是多玩“冷靜遊戲”。這是我以前學習情緒治療和心理分析時學到的辦法,沒想到現在用在哥哥弟弟身上非常有效。

我自己在學習情緒治療的時候,關於“冷靜遊戲”的情緒卡片就要學200多張,我特意選了適合嬰幼兒的23張做了重新設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每張卡都一個對應的行為,目的是讓孩子在憤怒時通過這些行為迅速冷靜下來。

這些行為可以是肢體上的伸展放鬆:


也可以是做點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我家哥哥在憤怒的時候喜歡跳,有時候我會跟他一起很誇張地跳啊跳,這對於哥哥來說,是一種發洩。像我一個好朋友的女兒,憤怒的時候喜歡自己躲起來。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不應該躲起來,應該把話說出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果孩子感覺藏起來會舒服,那我們就該放手讓他去用自己的方式調整情緒,只是要確保他的環境是安全的,並且要一直陪伴他、觀察他。孩子在憤怒的時候也會需要陪伴的,你的陪伴等於告訴他:如果你需要我,隨時可以來,媽媽一直都在。

更多的行為大家其實可以自己擴充,可以有更多的想像。這個遊戲平時就可以多跟孩子玩,每天5分鐘,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樣的遊戲,這個遊戲的作用是什麼,問孩子你喜歡哪張卡片,哪一種做法會讓你舒服。平時就充分滲透,在孩子憤怒的時候就更容易起效了。

可能大家也想到了,其實“冷靜遊戲”也可以用於我們成年人。是啊,情緒管理何止是孩子的功課,育兒育己,真的是在共同成長,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我們也在完成自己的修行。有幾句話我一直記在筆記本上,時時翻看,提醒自己為人父母的承擔與克制,在這裡也分享出來:

1、做好情緒示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2、無論處於什麼狀況,都不要升級孩子的憤怒情緒,要做孩子負面情緒的容器。

3、給孩子設置憤怒的底線。所有的感覺都允許的,但有些行為是需要限制的。

4、保持和孩子的連接,不管什麼時候不要放棄連接。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冷靜遊戲的選擇遠遠不止這23種,具體到每一個孩子,也不能每一個遊戲對孩子都有用,我們要做的是預先知道並瞭解我們的選擇,幫助孩子嘗試和梳理,找到最適合他的那一種或者幾種,只要有一種跟孩子的脾性契合,那就成功了。

還要注意的是,冷靜遊戲的效果是一個緩慢滲透的過程,不會是立竿見影的,事實上,在情緒治療中,也不能有立竿見影的療法。情緒的堆積都是日積月累的,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對於情緒的認識也是慢慢展開不斷深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提前預防,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説明。

引導他,希望他能自己提出解決辦法。那天,他說:“媽媽我很生氣,因為媽媽你都沒有給我選擇,你只有一個選擇,你要我關燈,但你沒有給我第二個選擇。”當時我真的挺吃驚的,從這小人的嘴巴裡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知道了光攻擊是沒用的,轉而用一種敘述的語言去表達憤怒。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去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於是我問他:“好,你認為媽媽不對,那你希望媽媽怎麼做?”他說:“我想開燈。”我說:“但開燈我說過了是不行的,你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呢?”他想了想,說:“那開小燈。”他指的是弟弟小時候夜醒吃奶時我用的小夜燈。於是,“開小燈”就成了我和哥哥商量出來的一個解決辦法,這就是一個由孩子主動提出的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Visiting Feelings》,非常有愛的繪本,帶孩子認識一天當中他們會經歷的各種情緒,教孩子認識和描述各種情緒。

幫助孩子管理憤怒的方法

回顧哥哥弟弟的成長道路,我幾乎是從零歲開始就介入了他們的憤怒情緒管理,先觀察,再根據不同階段的方式進行安撫和引導,現在弟弟也1歲半了,現在看兄弟倆,你會發現他們的憤怒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哥哥逐漸對憤怒有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而弟弟還處在情緒的適應期,他的憤怒純粹就是突然爆發。

所以,情緒管理的功課不能操之過急,哥哥也是到了3、4歲,才突然表現出了進步和成熟,這是一個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我為這個歷程總結了八個字:預防為主,逐步滲透。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等孩子的情緒已經像火山爆發那樣轟炸了,我們才領著憤怒的孩子去看到這個情緒,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不管怎樣的教導,都是無效的,憤怒的情緒就像脫韁的野馬,很難拽得住。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在生活中滲透對憤怒情緒的認知,通過觀察、讀繪本、玩遊戲等互動方式,以及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完成從認識憤怒、感受憤怒、描述憤怒到管理憤怒的成長過程。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幫助孩子認知、管理憤怒的方法:

教孩子認識憤怒的身體徵兆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會做出反應的,比如皺眉頭、握緊拳頭、下巴擰緊、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等,我們要觀察孩子憤怒時身體的表現,及時抓住這些表現,告訴孩子他正處在憤怒的狀態。

像我家哥哥生氣的時候會用力呼吸,這是他本能地想讓自己放鬆的方法,其實是很好的,但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時候,我會握住他的手,告訴他:“媽媽感覺得到,你現在大口大口地呼吸,手握得很緊,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你很生氣。”

要讓孩子把憤怒情緒和肢體表現聯繫到一起,這樣的滲透其實從8、9個月就可以開始做了,而不是等到孩子會說話了才告訴他,因為孩子的習得性記憶是很迅速的,他很快能把你的語言、肢體動作跟憤怒情緒聯繫在一起。

教孩子感知憤怒的強度水準

就像我們在生孩子的時候,對陣痛會有從1到10的疼痛評級一樣,憤怒其實也可以評級的。

這張圖來自於“冷靜遊戲”(the Cool-dowm Game),“冷靜遊戲”是很常見的引導孩子正面面對憤怒的方法。這圖很有意思,它是一個溫度計,從底部的綠色到頂部的紅色代表著不同的憤怒程度,就像體溫一樣會上升。

我第一次拿給哥哥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當你笑的時候,你的情緒是綠色檔的,說明你心情不錯很開心,當你用力呼吸握緊拳頭(這是哥哥平時憤怒的表現)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是紅色檔了,說明你很生氣。你可以隨時告訴媽媽,你處在哪個檔,你要自己做判斷。

哥哥對這個溫度計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把我的話聽進去了。我把這張圖貼在了牆上,有時候他會活蹦亂跳地指著底部圓圈說“媽媽我現在是綠色檔的!”有時候他會點著其中一格說“媽媽你不要過來,我現在是這個紅色檔了!”這等於他在告訴我,他的情緒已經進入了警戒狀態,我很高興,這個遊戲能幫助他很好地判斷自己情緒。

也許有人要說,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告訴孩子不就行了嗎,用得著這樣的情緒卡片嗎?你還別說,這裡面很有技術含量。通常5歲之前的孩子,對很多大道理並不理解,但如果把道理“載體化”,用一種有形的物品去加以解釋,他們通常會第一時間集中注意力聽你說,然後才有了理解、記憶和行為。

讓孩子衡量自己的憤怒水準是很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如何去介入。如果孩子的憤怒只在一個很低的檔位,可能只是有些沮喪,那這個“沮喪檔”只需要一個擁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憤怒已經到達了紅檔,我們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巧和行動去幫助孩子了。

教孩子平息憤怒——多玩“冷靜遊戲”

當孩子的憤怒處在紅檔,當然就不是一個擁抱可以解決問題的了。這裡有一個我常用的秘訣分享給大家,那就是多玩“冷靜遊戲”。這是我以前學習情緒治療和心理分析時學到的辦法,沒想到現在用在哥哥弟弟身上非常有效。

我自己在學習情緒治療的時候,關於“冷靜遊戲”的情緒卡片就要學200多張,我特意選了適合嬰幼兒的23張做了重新設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每張卡都一個對應的行為,目的是讓孩子在憤怒時通過這些行為迅速冷靜下來。

這些行為可以是肢體上的伸展放鬆:


也可以是做點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我家哥哥在憤怒的時候喜歡跳,有時候我會跟他一起很誇張地跳啊跳,這對於哥哥來說,是一種發洩。像我一個好朋友的女兒,憤怒的時候喜歡自己躲起來。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不應該躲起來,應該把話說出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果孩子感覺藏起來會舒服,那我們就該放手讓他去用自己的方式調整情緒,只是要確保他的環境是安全的,並且要一直陪伴他、觀察他。孩子在憤怒的時候也會需要陪伴的,你的陪伴等於告訴他:如果你需要我,隨時可以來,媽媽一直都在。

更多的行為大家其實可以自己擴充,可以有更多的想像。這個遊戲平時就可以多跟孩子玩,每天5分鐘,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樣的遊戲,這個遊戲的作用是什麼,問孩子你喜歡哪張卡片,哪一種做法會讓你舒服。平時就充分滲透,在孩子憤怒的時候就更容易起效了。

可能大家也想到了,其實“冷靜遊戲”也可以用於我們成年人。是啊,情緒管理何止是孩子的功課,育兒育己,真的是在共同成長,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我們也在完成自己的修行。有幾句話我一直記在筆記本上,時時翻看,提醒自己為人父母的承擔與克制,在這裡也分享出來:

1、做好情緒示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2、無論處於什麼狀況,都不要升級孩子的憤怒情緒,要做孩子負面情緒的容器。

3、給孩子設置憤怒的底線。所有的感覺都允許的,但有些行為是需要限制的。

4、保持和孩子的連接,不管什麼時候不要放棄連接。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冷靜遊戲的選擇遠遠不止這23種,具體到每一個孩子,也不能每一個遊戲對孩子都有用,我們要做的是預先知道並瞭解我們的選擇,幫助孩子嘗試和梳理,找到最適合他的那一種或者幾種,只要有一種跟孩子的脾性契合,那就成功了。

還要注意的是,冷靜遊戲的效果是一個緩慢滲透的過程,不會是立竿見影的,事實上,在情緒治療中,也不能有立竿見影的療法。情緒的堆積都是日積月累的,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對於情緒的認識也是慢慢展開不斷深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提前預防,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説明。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孩子脾氣大,怎麼改善,求助

    你好!孩子這種情況更不是生病,而是屬於行為的問題。解決辦法很簡單,作為家長不要讓孩子覺得他發脾氣就可以解決問題,要堅持原則,不打罵體罰孩子,但也絕不向他妥協。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合理的滿足;孩子... [詳細答案]

  • 2回答

    孩子脾氣大

    你好!寶寶愛發脾氣,在發脾氣時寶寶會哭、鬧、叫、摔東西甚至打人等。通常寶寶發脾氣除了可以發洩他自己的不滿情緒以外,還是寶寶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一種方式。家長不要小看寶寶發脾氣,處理不好,會使寶寶把發脾... [詳細答案]

  • 5回答

    寶寶脾氣大怎麼辦

    寶寶的脾氣大很可能是因為飲食中含鈣量少,飲食糖分過量,B族維生素缺乏,可以在飲食當中改善,這樣就可以改善孩子的脾氣的了。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脾氣大,動不動就發脾氣,是遺傳的嗎?

    遺傳一會有的,但主可是大人的影響,比如大人在孩子面前吵架,生氣,或者發脾氣,孩子都 會學的,時間 長了,寶寶的脾氣就成形了,最發現在開始不在讓孩子看見大人生氣吵架等,那樣孩子的脾氣最會發很多,孩子現... [詳細答案]

  • 1回答

    幼稚園的孩子脾氣暴躁怎麼回事?

    想解決問題需要首先找到問題的源頭,這位家長最好和小朋友溝通一下,另外也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來瞭解他,上幼稚園這個年紀的孩子雖然還小但其實內心世界也已經很豐富了,不進入他們的小世界是無法瞭解他們的,而不...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