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總說“不不不”家長怎麼辦?

孩子的小嘴兒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

天下父母都是一樣幸福

越長大越反叛, 總是說“不行”“不要”

家長確實不能理解孩子這樣的口氣

於是與孩子們的較量開始了

孩子說“不”只是自然的發展過程

接近2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並會直接或間接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孩子想法很單純, 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什麼事情都有自己做的主張, 而且非常固執。 在一些問題上“討厭”與父母對話, 遭到拒絕時喜歡用“不”這樣的回答方式。 孩子的負面語言習慣是這個階段的自然發展過程。 不同的年齡段,

Advertisiment
會有不同程度的表達方式。 孩子的負面表現只是一種內心的執著。

孩子語言習慣常常模仿周圍的人, 不止一次的否定會引起父母的過度反應。 另外, 強烈的否定是為了表達自己意願的堅定, 家長要把握好其中蘊含的意義, 準確把握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

準確掌握各年齡段的心理

0~2歲

孩子初始的語言習慣是從模仿家人開始的。

媽媽問5歲的哥哥:“早上喝牛奶嗎?”, 哥哥回答“不喝”, 然後媽媽說“那吃麵包吧”。 兩歲的妹妹聽到這個對話時會學會一個簡單的字“不”。 其實哥哥的回答沒有堅決不喝牛奶的意思, 只不過想吃些別的。 媽媽再問妹妹吃什麼的時候, 妹妹全部回答“不”, 此時家長會認為孩子淘氣。

小派建議這樣教育:

學習語言開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語言習慣受周邊環境影響。 一句話會表達更多的含義。 孩子經常說“不”, 作為家人也應該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孩子的負面語言習慣或敏感的反應被家長忽視是不好的。 在孩子說“不”時, 多問問孩子“為什麼呢”“怎麼不喜歡呢”之類的話, 也許孩子要表達的不是家長理解的那種意思。

2~3歲

自我認同感逐漸增強, 思維變得清晰, 越來越負面的表現自己的主張。 尤其是在媽媽單方面下達指示後, 持負面看法的情況很多, 這種強烈否定的意思是"我也有我的想法有意見就是告訴我孩子的信號。

孩子正玩著有趣的拼圖遊戲, 到睡覺的時間了, 媽媽說“刷牙睡覺了”, 媽媽覺得該睡覺而不讓孩子玩遊戲和孩子想多玩會兒遊戲不想睡覺,

Advertisiment
兩個人都不情願的反應是一樣的。

小派建議這樣教育:

自我認同感日益增強的時期, 家長不要強行扭轉孩子的負面心理。

這個階段是孩子頭腦發展的關鍵階段, 對孩子的行為過於限制, 不利於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長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4~5歲

自己的欲望更強烈, 反抗心理表現強烈的時期。

孩子遇到問題會使用更為強力的措辭, 如果父母不瞭解如何與孩子溝通, 下意識的採取高壓態勢, 無視孩子真正的想法。 孩子的言論自由受到妨礙, 在心裡慢慢形成攻擊性和叛逆性。

小派建議這樣教育:

負面的語言和行動的孩子, 其父母大多是養育方法十分嚴厲或對孩子漠不關心,

Advertisiment
強制處罰的情況很多。 孩子在自我主張很強的時期, 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理由充分, 但得到的回應是父母沒有理由的直接否定。 孩子滿懷希望的事情卻被父母拒絕, 也是很傷自尊心的, 孩子做出選擇和決定的自主性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可以通過溝通, 讓孩子理解自己選擇, 擅長使用贊同和表揚的教育方式。

面對孩子“不不不”的表現, 或是常常拒絕父母的要求, 為此很多父母很頭痛。 小孩子和父母之間, 都想讓對方妥協, 教育不是一場戰爭, 人生不是一場遊戲, 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 等孩子大了, 父母還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有理想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