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孩子真的發燒了嗎?

一個2個月嬰兒媽媽諮詢, 她說孩子的體溫有時可達37.2℃~37.6℃。 她非常緊張地詢問:這種現象是否正常。 經過仔細瞭解, 這個小寶寶出生及生後的生長發育基本正常。 細心的媽媽有時用手觸摸孩子, 覺得孩子身體挺燙的。 於是, 拿來體溫計測量體溫, 發現體溫稍高。 經這位媽媽回憶, 每次發現孩子體溫增高, 都是在孩子吃奶後或哭鬧後。 我囑咐她在孩子安靜時或睡眠後再測體溫。 後來, 她打電話告訴我, 這時孩子的體溫在正常範圍內。

像這位新媽媽一樣, 有些父母發現孩子的體溫超過37℃, 也會以為孩子發低燒,

Advertisiment
於是帶孩子到醫院, 要求醫生給孩子做檢查, 但結果卻一切正常。 這是怎麼回事呢?

正常的體溫升高

孩子的體溫易於波動。 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 都可使孩子的體溫發生變化。 孩子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 也就是說, 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 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 但全身狀況良好, 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 父母就不應認為孩子在發燒。 前面這位打電話諮詢的母親, 就是把孩子在哭鬧、吃奶後正常的體溫升高誤認為發燒了。

其實, 就像我們大人在運動後體溫會有所升高一樣, 小兒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後, 體溫也會升高。 一般情況下, 體溫不會升得太高, 多為37.5℃~38.0℃之間。 體溫升高是由於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導致肌肉產生了更多的熱量。

Advertisiment
這些原因導致的體溫升高, 在運動結束後會很快恢復到正常水準。 也就是說, 不能只根據體溫作為確定異常的指標。 遇到這些情況時, 父母可繼續觀察孩子體溫的變化, 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異常的體溫升高

體溫異常升高也就是發燒, 與哭鬧後造成的體溫升高是不同的。 發熱時不僅體溫增高, 還同時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他異常表現, 例如面色蒼白、呼吸加速、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皮疹等。 由於小兒個體差異和導致疾病原因的不同, 發熱的表現和過程存在很大的差別。 比如同樣是肺炎, 有的孩子發熱不高, 有的孩子高熱達39℃~40℃;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熱可持續2~3天, 而敗血症可持續數周。

Advertisiment
發熱的起病有急有緩, 有的先有寒戰繼之發熱, 有的發熱很高但四肢及額頭發涼。 所以, 用手觸摸四肢及額頭很難察覺發熱, 而觸摸胸腹部就會感覺到小兒發熱。

怎樣才算發燒, 確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 除了量體溫外, 還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 一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另一方面可以為醫生提供較可靠的資訊。

正常人體溫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一般腋窩溫度為36℃~37.4℃。
體溫超過37.5℃定為發熱(俗稱發燒)。
進一步劃分為:
37.5℃~38℃為低度發熱;
38.1℃~39℃為中度發熱;
39℃~40.4℃為高熱;
超過40.5℃為超高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