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所求可能會越來越多

起初時父母投入一點時間, 孩子就會發生變化, 狀態會有所好轉,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孩子要求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要求的內容也越來越高。

小玄每天都不好好上課四處玩耍, 父母回家(一般都在晚上八九點鐘)以後他才回家。 小玄的父母為了滿足他的需求開始嘗試各種努力, 為他買喜歡吃的麵包, 對他更加關心。 而小玄很快就有所變化, 回家的時間提前了許多, 蹺課的次數也少多了。

但是沒過多久, 小玄開始不斷地向爸爸媽媽提出要求, “陪我一起玩會吧, 我們去澡堂吧, 媽媽你別去上班了”等等。

Advertisiment
父母因為小玄的變化剛剛松了口氣, 小玄的要求卻越來越多。 這時候父母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了, “父母到底要努力到什麼時候啊?”。

孩子這樣的表現並不說明說孩子沒完沒了, 而是孩子在對自己的需求放棄了一段時間之後, 當條件允許的時候重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而已, 所以表面看起來似乎孩子的要求變多了。 孩子的問題, 並非一點點輕微的努力就能解決的。 孩子需要持續不斷地與父母共處, 父母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不要輕易批評孩子, “這孩子怎麼沒有滿足的時候啊?”父母也是一樣的, 不可能對於別人一次性的關心就一直感到滿足和感激的。 不要期待對孩子好一點了, 孩子就會讓父母的日子過得舒服。

Advertisiment
前文中我們也提過, 如果孩子與父母不能形成可靠的關係, 孩子就會對整個世界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孩子不會單純的接受父母的努力, 而會在心裡不斷地衡量, “爸爸媽媽真的變了嗎?”直到孩子對父母真正的建立起了信任感。 孩子會始終試探父母, 會在某一刻表現出自己的需求, 這種時候對父母來說是很吃力的。 但是, 只有通過這樣的過程, 孩子才能與父母建立起牢固穩定的關係。 父母一定很想知道, 在這個過程中到底孩子的需求限度在哪裡?孩子過去缺乏了多少, 他就會表現出多少的需求, 只是表面的感覺似乎孩子的需求增多了而已。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 孩子是通過與父母的共處, 吸取愛和關心的養分而成長的。

Advertisiment
如果之前孩子一直缺乏愛和關心, 那麼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因此看起來孩子的要求會更多。 父母需要一直努力到孩子滿足為止, 雖然這個過程對父母來說並非易事, 但這樣的辛苦絕對不是無謂的辛苦, 父母應記住這一點。 孩子也不會無止境地要求下去, 當孩子感到一定程度上的滿足時, 孩子會逐漸變得容易溝通, 變得順從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