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為爭東西而打架 家長如何調解?

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 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最快樂的一件事。 然而, 孩子與孩子之間, 玩著玩著就容易發生爭吵。 不是因為都想要一個玩具, 就是兩人意見不合而爭吵甚至大打出手。

據專家介紹, 兒童交往當中, 大約10%的遊戲行為是並不那麼溫柔的, 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經常糾結在一起, 身體衝撞、扭打摔跤。 “在這種遊玩當中, 孩子們體驗自己的力量, 發現自身的強度和限度, 增強自信心, 並且發展友誼。

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摸、什麼人都不碰的孩子, 會變得沒有感情, 冷漠畏縮, 無法和他人交流。 此外, 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達方面差別很大,

Advertisiment
男孩對於自己喜歡的人肢體動作要多些, 而且有時候出手也會比較重, 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 總以為這個孩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 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

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學步兒來說, “自私”是一個正常現象, 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 事實上, 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在建構自我意識, 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 他們並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 而且因為幼兒尚未掌握“借”與“還”的概念, 覺得東西一旦離開手邊, 就意味著丟失。

家長應當盡力保護孩子“所有權”的建立和發展, 孩子只有確認了什麼是“我的”、什麼屬於自己之後, 才能逐漸意識到什麼是他人的,

Advertisiment
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 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需要在反復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家長不應該為此批評孩子, 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 而應該理解、接納孩子不希望分享私人物品是正常的, 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長。

雖然不到一會, 他們之前又會恢復之前的友好, 但在氣頭上, 孩子與孩子之間也會出現敵意。 孩子爭搶東西吵架怎麼辦, 作為家長的我們, 應該如何來調解, 讓矛盾就此化解呢?以下三個方法, 值得家長們學習:

第一, 玩遊戲定輸贏

當孩子爭奪東西時, 家長可以採取遊戲的形式, 來確定東西的最終歸屬權。 像“爸爸回來了”中的唐志中一樣, 利用最公平原則,

Advertisiment
玩剪刀石頭布。 當然這樣的結果小朋友們一般都會愉快接受, 因為最終的結果畢竟都是自己造成的。

第二, 一人一次決定權

如果家裡有兩個小孩, 他們經常搶奪東西。 那麼這個辦法也是可以的。 第一次讓第一個小孩決定, 第二次讓第二個小孩決定, 如此迴圈反復。

第三, 教會分享與禮讓

孩子搶奪東西, 這個時候是一個能夠教會他們學會分享和禮讓最好的時機。 其實, 教小朋友的東西不一定需要正襟危坐的講給他們聽, 從生活中的小事情一點一點地加以引導就可以了。

小編提醒, 家長在這種時候切記不能偏心, 最重要的是採取公平原則, 提出解決方案, 讓孩子們自己解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