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有這3種表現別補鈣!不是所有疼痛都代表缺鈣

有25%~40%的孩子出現過“生長痛”

如果你的寶寶在白天沒有磕碰, 但是到了晚上突然和你哭鬧說腿疼, 就很有可能是生長痛在作怪。 據粗略估計, 有25%~40%的孩子出現過“生長痛”。 這種偶爾的隱痛在3~5歲的孩子中非常普遍, 8~13歲時會再次出現。 生長痛是種自然的生長現象, 孩子骨骼生長迅速, 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 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

生長痛的表現

生長痛是指兒童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 這些部位沒有任何外傷史, 活動也正常, 腿部無紅腫、壓痛。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 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後,

Advertisiment
可確定是生長痛。 可以說生長痛是孩子長高的標誌, 是每個寶寶的必經之痛, 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多為下肢疼痛

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 偶爾會在腹股溝區, 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 典型的是雙側疼痛, 也有部分病例是一側疼痛。

2.多為肌肉性疼痛

主要是肌肉疼痛, 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 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3.疼痛多發於夜間

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 白天由於兒童的活動量比較大, 即使感到不舒服, 也可能因為專注於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 夜間身心放鬆下來, 疼痛的症狀就會使孩子感覺不適, 甚至難以忍受。

生長痛需要補鈣嗎?

很多家長都懷疑孩子之所以出現生長痛是因為缺鈣,

Advertisiment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孩子缺鈣影響的是長骨的發育, 不影響軟組織的發育, 生長痛是軟組織疲勞導致的, 所以再補鈣也沒用。 補鈣過剩反而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讓孩子微量元素失調, 所以不建議在孩子生長痛的時候補鈣。

應對生長痛的六字方針

◎按摩

學齡前兒童活動量大, 體內容易產生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 易產生酸脹感甚至痛感。 孩子白天活動時是感覺不到疼痛的, 但夜間休息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生長痛。 因此家長在睡覺前可以給孩子進行按摩, 每天拿出十分鐘時間, 通過捏、揉、壓等動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孩子下肢的不適感。

◎休息

生長痛不是病, 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

Advertisiment
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 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 讓肌肉放鬆, 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孩子活動量大的時候進行及時的休息, 晚上讓孩子泡澡或者泡腳,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下肢酸脹的感覺。

◎限制

如果孩子處於生長痛的階段, 家長要限制孩子的下肢運動。 例如從高處跳下來、蹦床這些遊戲儘量不要參與, 不要一天都在玩追、跑的下肢遊戲。 可以給孩子多安排一些有趣的上肢運動, 如拼圖、剪紙、搭積木、看繪本等等。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做過了, 但是孩子還是很痛, 那麼你可以試試給孩子增加腿部的保暖, 這也能有效緩解孩子疼痛。 如果還是沒有緩解, 孩子疼痛加深難以忍耐, 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去就醫,

Advertisiment
聽從醫生的具體診斷和建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