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孩子有什麼表現

養生之道網導讀:

腦癱的孩子有什麼表現?早期腦癱症狀表現雖然不是很明顯, 但只要用心觀察還是能發現的。 那麼, 腦癱的孩子有什麼表現?

Advertisiment

一、腦癱患兒的表現

1、運動發育落後

相比同齡人, 患有腦癱的寶寶學會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用手握東西和拿東西的時間, 都要晚。

2、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的意思, 往最簡單了說就是力氣。 多數患兒肌張力過高, 具體表現就是僵直, 特有勁兒, 小小月齡就能挺直身子, 小胳膊掰都掰不動。 也有患兒會表現為肌張力降低, 就是沒力氣, 頭也抬不動, 抓手指也沒力氣, 翻身、爬、等等動作, 更是難以完成。

3、姿勢異常

在這方面, 腦癱患兒的表現非常突出, 甚至這類疾病的分型也是根據姿勢異常的特點來的。

其中, 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比較多見:

痙攣型:這型的患兒肌張力增高, 特有勁兒, 腕關節和手指關節會屈起來, 站著的時候是腳尖著地,

Advertisiment
走起路來兩條腿像剪刀開合一樣。

手足徐動型:這型的患兒的四肢會不自主地運動, 並且自己並不能控制, 看上去, 會覺得怪怪的。

4、神經反射異常

咱們可能都知道膝跳反射, 用小錘子敲一下膝蓋某個位置, 小腿就會一下子抬起來, 有些人覺得挺好玩的。

小寶寶的這種神經反射, 在出生後頭一年才慢慢消失, 所以, 越小的寶寶越好玩, 比如把東西放在寶寶手心他就會抓住, 把東西放到寶寶嘴邊他就開始吮吸, 讓寶寶突然往後倒他就會張開雙臂然後抱住。

但是父母要記住, 可不能老拿寶寶的神經反射玩兒, 因為反復地玩可能會強化這些神經系統的原始反射。 它們不消失, 寶寶的運動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Advertisiment
記住啊!腦癱患兒的神經反射存在異常的具體表現, 可能是這類反射消失得晚, 或者表現得特別強烈, 這可能需要醫生來判斷啦。

二、腦癱的治療方法

目前常見的手術治療包括處理痙攣的選擇性脊神經後跟切斷術, 以及攣縮管理的跟腱延長術等。 一般因為手術對病人的身體打擊較大, 建議應在疾病早期選用其他療法替代(如肉毒素注射及運動治療等), 除非患兒已出現關節畸形以及固定攣縮, 可在成年後行手術治療。

腦癱患兒一般需要終身的運動治療, 但是這種治療並非是每天必須在醫院, 而是建立好醫院-家庭康復模式, 早期患兒年齡較小時以醫院干預為主, 家庭康復輔助, 到後期患兒年齡較大, 慢慢轉為家庭康復為主,

Advertisiment
醫院干預為輔的模式。 在患兒發育及疾病的不同階段, 對於出現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的治療。 如定期康復評定以適時修改治療方案, 管理痙攣可採取肉毒素注射治療, 根據情況選用合適的支具等。

三、腦癱治療的誤區

1、盲目求醫

如果因為出生時有早產或缺氧等緣故, 兒科醫生往往會提醒家長, 未來該小孩可能會出現腦癱的症狀, 多數父母會感到比較憂慮。 導致帶著小孩到處求醫, 怕晚診斷耽誤了治療。

2、延遲治療

對於許多偏僻地區的患者家長, 由於認識和經濟方面等因素, 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時機。 嬰兒早期腦組織處於生長發育較旺盛時期, 腦的代償能力強, 如果早期給予適當的刺激, 將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Advertisiment
如果越早對腦癱兒童進行康復治療, 康復的效果就會越好。

3、亂用藥物

許多家長感到經濟方面非常吃力, 更希望藥物有神奇的功效。 還有些家長四處求醫, 花高價買些所謂的老中醫的自製藥丸, 更是毫無價值。

4、迷信

家長往往希望醫生能夠將其小孩治好, 像其他正常兒童一模一樣。 如果醫生解釋不太可能, 因此四處求醫, 希望通過各種方式, 甚至於祖傳秘方來完完全全到達治好的目的。

知識擴展

腦癱微創手術讓腦癱患兒行走

據介紹, “腦癱微創手術”實質上是“周圍神經選切手術”, 通過頸總動脈交感神經網剝脫術, 擴大腦血管, 改善腦部血液迴圈, 從而增強腦細胞的供養量。 因為是選擇性切斷神經, 手術部位小,目標明確,容易掌握,幾乎沒什麼風險,而且達到“小開口、小創傷”的效果,大大減輕病人的痛苦。

手術部位小,目標明確,容易掌握,幾乎沒什麼風險,而且達到“小開口、小創傷”的效果,大大減輕病人的痛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