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有性別認同障礙怎麼辦

濤濤, 男, 4歲半, 長著娃娃臉, 活潑可愛, 家長、老師都特別喜歡他。 但是, 讓人感到不安的是, 最近, 家長發現濤濤不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 卻總是和女孩子在一起, 喜歡抱洋娃娃等。 濤濤的父母說, 從小他就很喜歡媽媽的化妝品和衣服, 總是塗媽媽的口紅、圍媽媽的圍巾或穿媽媽的衣服。 起初, 父母也沒有在意, 還逗他說:“濤濤真漂亮, 像個女孩子, 要不咱們變成女孩子吧?”但如今濤濤女性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父母才感到問題的嚴重性。 經測評, 濤濤被診斷為有兒童性別認同障礙。

兒童性別認同障礙一般表現為喜歡穿異性的服裝,

Advertisiment
與異性在一起玩耍, 不喜歡和同性在一起, 經常表現出異性的聲音、姿態等。 幼兒雖然能意識到自己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但是對男女之間的差異還很模糊。 如果只是偶爾做出異性的舉動, 穿異性的服裝, 父母也不必太在意。

1.原因

造成性別認同障礙的原因很多。 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

(1)先天因素, 即生理上的問題

如男孩兒具有的女性激素過多, 或女孩兒具有的男性激素過多, 都會導致障礙的產生。

(2)後天因素。 這裡主要指的是家庭因素

有的父母很喜歡女孩子, 但生的卻是男孩兒, 於是就總喜歡把自己的兒子打扮成女孩兒的樣子, 給他留長頭髮, 穿花裙子。 幼兒還沒有明確符合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時間長了, 自然就會在性別認同上出現問題。 還有的父母, 看到孩子做出了異性的舉動, 覺得很有意思, 不但沒有阻止, 還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 這強化了孩子的不當行為。 而且, 父母在孩子的性別認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 一個處於幼兒期的男孩子雖然被人稱作男孩兒, 卻還不知道男孩兒和女孩兒的區別, 以及什麼行為才是男孩子該做的等等。 他是在成長的過程中, 經過多方面的模仿和強化才形成了符合自己性別特徵的行為。 而在這個過程中, 父親就是其模仿的重要物件。 如果一個家庭中, 缺少一個像父親一樣陽剛的角色, 那麼這個男孩子就會由於缺少模仿物件, 而表現出過多的女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還有的家庭雖然不缺少模仿物件, 但由於母子關係或父女關係過於密切, 使孩子與其同性別家長接觸過少, 也會導致這種問題的產生。

2.對策

首先, 要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 減少其錯誤的行為。 例如, 濤濤穿媽媽的衣服時, 家長要嚴肅地告訴他, 這麼做是不對的, 讓他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但態度不要粗暴。

而當他做出符合其性別特徵的行為時, 要立即給予表揚。 其次, 如果父母沒有時間, 長期在外, 家庭中缺少同性模仿對象時, 就要找親友或熟悉的人來代替,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成為其模仿的物件。 最後, 可以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 讓其多與同性別的孩子接觸、一起玩耍。 例如, 可以鼓勵濤濤多參加體育活動,

Advertisiment
與男孩子多接觸, 並在玩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稱讚他, 如“你真棒, 像個小男子漢”“你太勇敢了”等等。 在幼稚園裡, 教師多提供一些這樣的機會, 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稱讚也很重要。 如果這些措施都沒有顯著效果的話, 就要找專業的醫療機構來解決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