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早起磨蹭發脾氣,不妨試試這樣做!

挑戰會一直存在, 但我們可以選擇積極應對

最近我建了一個自己的育兒群, 那天與每位元媽媽一一認識之後, 一位元媽媽拋出了自己的煩惱。 她說:“我家孩子2歲多了, 特別難帶, 脾氣很大, 每天早上都要和我鬧不愉快。 他從起床起就不開心, 抱著他去泡奶粉, 他偏要自己打開蓋子。 我害怕他把奶粉撒的到處都是, 於是不讓, 他就大哭, 很久也哄不好。 每天刷牙洗臉都不情願, 我匆匆給他擦幾下臉蛋, 他總會尖叫發脾氣, 出門穿衣服也各種找茬, 挑三揀四。 還沒把他帶出門, 我的耐心就已耗盡了。 這孩子到底是怎麼了?”

Advertisiment

多熟悉的場景!我回復:“都一樣!”又附加幾個“抱抱”小表情安慰她。

透過螢幕, 我似乎都能感受到那邊的媽媽長籲了一口氣:“真的嗎?都一樣?我家孩子沒毛病?那我就放心了!”

育兒中, 我們每天都會迎接著各種各樣的挑戰, 當無法應對時, 我們常常懷疑是孩子出了問題, 殊不知是我們自己沒有更好地去處理它。

早起成為育兒挑戰的原因之一就在於, 孩子早上醒來情緒通常不好, 若一環沒有處理好, 環環相扣, 猶如被推倒的多骨諾牌一般, 父母和孩子很容易處處針鋒相對起來。

我曾經也常常因此被激怒, 在總結了一系列的經驗教訓之後, 我家每天清晨的場景變得溫馨和諧很多, 下面就來帶你看一看:

早上7點半,

Advertisiment
我在書房看書, 聽見臥室裡傳來心心哼哼唧唧的聲音, 便馬上跑去床邊, 張開手臂, 笑著說:“寶寶醒了, 來!抱抱!”她眼睛還不太能睜開, 就迷迷糊糊中向我這邊爬來。 那樣子, 可愛極了。 (媽媽溫暖的擁抱、輕快的聲音, 若是能再加上一些靈動的起床音樂就更好了, 妥妥打消孩子的起床氣。 )

我會抱她七八分鐘, 直到她徹底清醒, 想自己下來玩耍。 (以我的經驗, 這一環萬萬不能少, 如果她一醒來就投入到刷牙洗臉做早飯的快速模式中, 她就會不滿足地一直要抱抱、求關注。 )

接下來就是刷牙洗臉了, 她並不是每次都能配合。 如果在此時, 她想讀兩本繪本, 我通常也會滿足一下。 若再拖延下去, 我就會告訴她:“媽媽先去刷牙洗臉了, 你如果玩好了,

Advertisiment
就來找我!”(我們無法決定孩子做什麼, 卻能決定自己, 然後再借此影響她。 )

我走進衛生間, 先自己洗漱起來, 同時打開刷牙歌“誘惑”她, 衛生間裡唱著:“嘿!一起來刷牙吧!”迴圈幾遍, 但有時候她也會無動於衷, 我便使出殺手鐧——選擇題, 我問她:“心心, 你的草莓牙膏好香呀, 是媽媽幫你擠, 還是你自己來!”(當我給出選擇題, 孩子通常就會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這個選項, 而不再去執念第三種可能:這事我要不要做。 )

“我來我來!”她立馬就跑過來。

自己刷完牙, 我再檢查一遍。 依舊是“哄”著來:“心心, 媽媽幫你看看你的牙齒裡有沒有蛀牙菌, 哇塞, 寶寶刷的可真乾淨!哎呀, 好像這下面還有一點黑黑的, 這是什麼?我來幫你刷刷看。 ”(孩子都是“順毛驢”,

Advertisiment
“哄”著來更配合)

接下來, 她自己洗臉, 在經歷了以前強迫擦臉的鬼哭狼嚎之後, 我將權利交給了她。 (這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 我們需要的是在一邊鼓勵她)

她照著鏡子擦擦乾淨, 只是偶爾還是會把洗臉發展成“戲水遊戲”。

比如這時她就會要求:“媽媽, 把我的小貝殼、小鴨子拿給我, 我要給他們洗澡!”

沒有早教課的早晨, 我總會任由她玩, 時間緊張的時候, 我也會允許她玩幾分鐘。 然後再與她商量:“媽媽肚子餓了, 我們一起去做早飯好嗎?”或者“你要不要吃點水果?香蕉還是橘子?”(滿足孩子在先, 而後會更好商量, 強硬禁止是行不通的)

抱她進廚房, 讓她站在凳子上能看見我的一切操作。 然後給她一些洗好的水果, 或是一枚生雞蛋讓她幫忙打蛋,

Advertisiment
我便可以安心做飯了。 2歲的孩子, 正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這時候, 必須給她足夠的實踐機會, 她才會滿足, 否則她那旺盛的精力和被阻止的好奇心便全用在製造不愉快上了。 (“參與感”讓孩子更自信, 當她感覺好了, 她就會表現得更好)

現在的心心已能很熟練地自己剝葡萄、橘子皮, 也能打好蛋並幫我初步攪拌好。 可一開始並不是這樣。 有次她開心地跟我說雞蛋打好了, 等我回頭一看, 雞蛋妥妥打在了桌面上, 一滴也沒進碗裡。 我忍俊不禁, 認真地告訴她:“雞蛋打的不錯, 一點蛋殼都沒掉在上面, 只是下次打到碗裡面就更好了。 ”(當孩子犯錯時, 我們的焦點應該放在如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而不是禁止她繼續嘗試。 )

就這樣一步步鼓勵下,她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出門會自己穿衣服穿鞋,也因為她有了這點小技能,讓出門前的穿戴不再變成我強迫她配合的工作,而是她展示自己很能幹的好機會。

這就是我們家清晨的畫風,沒有波濤洶湧的大哭和發脾氣,卻也有“自主意識萌芽”掀起的小波瀾。我們總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如平靜的湖水,可她畢竟是個活生生的小人兒,怎能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節奏?

當然,並不是每位父母面對的挑戰都一樣,我的處理方式能hold住自家娃,但未必對你有效。

我的建議是,父母可以自製一份“生氣記錄表”。每晚回顧早晨與孩子生氣發火的原因,針對具體的問題,主動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改進,不斷嘗試後,相信你終能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節奏的處理方式。

等孩子大些了,最好能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這些問題,多徵求孩子的意見,與他一起制定一份早起的慣例表。當孩子參與得多,他更會配合。

挑戰會一直存在,但我們可以選擇積極應對,不是嗎?

就這樣一步步鼓勵下,她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出門會自己穿衣服穿鞋,也因為她有了這點小技能,讓出門前的穿戴不再變成我強迫她配合的工作,而是她展示自己很能幹的好機會。

這就是我們家清晨的畫風,沒有波濤洶湧的大哭和發脾氣,卻也有“自主意識萌芽”掀起的小波瀾。我們總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如平靜的湖水,可她畢竟是個活生生的小人兒,怎能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節奏?

當然,並不是每位父母面對的挑戰都一樣,我的處理方式能hold住自家娃,但未必對你有效。

我的建議是,父母可以自製一份“生氣記錄表”。每晚回顧早晨與孩子生氣發火的原因,針對具體的問題,主動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改進,不斷嘗試後,相信你終能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節奏的處理方式。

等孩子大些了,最好能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這些問題,多徵求孩子的意見,與他一起制定一份早起的慣例表。當孩子參與得多,他更會配合。

挑戰會一直存在,但我們可以選擇積極應對,不是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