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打架大人不要捲入太深

一般說來孩子之間打架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只要有一方能夠妥善處理問題就打不起來。 因此, 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別人, 還是被別人打了, 都不宜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 也不宜為了“澄清事實”或者“給寶貝出口氣”而捲入孩子之間的糾紛。 比較理性的做法是讓孩子充分傾訴, 瞭解更多的細節, 然後抓住關鍵環節, 教給孩子妥善處理糾紛的方法。

1.父母應以身作則

有的父母一邊打孩子, 一邊對他說:“讓我好好教教你, 不能打比你小的人。 ”“身教勝於言傳”, 要求孩子不打架, 父母應以身作則。 在家庭裡不使用暴力,

Advertisiment
營造家庭民主氣氛;與鄰里不訴諸武力, 營造團結和睦氣氛, 為孩子做出榜樣。 要教會孩子從小寬厚待人, 在人際交往中做到寬人克己, 真誠友愛。 要讓孩子懂得, 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是一種文明的表現。 孩子有了寬人之量, 才能成為一個懂道理、識大體的人。

2.認可孩子的感受

認可孩子的感受, 簡短地給孩子一些指導。 打人行為是不能容忍的, 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 父母應該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 平靜但要清楚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 但是我們不能打人……”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 否則會使孩子一頭霧水, 不知所云。

3.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給孩子提供一個可選擇的替代攻擊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對於學會說話的孩子們來說, 使用語言是一個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議。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訴孩子, 如果下一次遇到孩子想玩別人玩具的情況, 不要打小朋友, 可以說“讓我玩玩你的玩具”。

4.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懲罰

打人事件發生了, 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有過分強烈的反應。 大喊大叫, 或者打孩子的這些反應, 對打人行為可以說是一種變相鼓勵。 父母過於強烈的反應恰恰是向孩子表明了攻擊是解決衝突和引起注意的一個非常恰當的方法。 懲罰也是白費力氣, 1歲的孩子還不能把父母的做法和自己的行為聯繫到一起, 還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 因此, 對2歲以下的孩子進行任何處罰都是沒有作用的。

Advertisiment

5.用行動表示對孩子打人的不滿

如果孩子打你, 放下他們並馬上離開房間一兩分鐘, 一句話也不要說, 在這個年齡階段, 他們對行動的理解要比語言深刻。 隨後你可以對孩子說:“真的很痛”或者說“我很傷心。 如果你願意道歉, 我感覺會好很多。 ”但不要苛求或強迫孩子道歉。 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如何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如何向別人提出要求。

遇到小孩子打人的情形家長一定要冷靜,在緊迫關頭保持耐心,並教給孩子解決矛盾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