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很少哭鬧居然也是病寶寶7種表現暗示大病

比較安靜的寶寶容易讓人覺得他很乖, 可以讓父母省心。 可是, 寶寶“乖”不一定都是好事!《健健康康成長記》提醒您, 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時, 一定要警惕!

一、隱藏在寶寶“很少哭鬧”表像下的健康問題

每個寶寶天性不同:有的比較安靜, 既不哭、也不吵;有的則經常會笑;當然還有一類“熊孩子”, 急性子、易哭鬧, 讓很多家長叫苦不迭……其實這些都是個體間的氣質不同, 只要生長發育好, 均屬正常。

雖然家長們都喜歡安靜、不愛哭鬧的孩子, 因為這種孩子容易“帶”, 但是你知道嗎?還有一些寶寶, 雖然表現得特別安靜,

Advertisiment
躺在那裡整天一聲不響, 也很少活動, 但你可千萬不能放鬆警惕!要與同齡寶寶的對比一下, 看他的動作、語言、認知發育是否顯得落後, 如果是, 要及時找醫生諮詢, 排除是否有發育或醫學問題。

特別“乖”的嬰兒要留意這4種疾病

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又稱克汀病)

該病由人體甲狀腺功能先天缺陷引起, 患兒出生後很少啼哭, 身體反應遲緩, 甚至饑餓時、排尿前後都不哭鬧。 之後患兒還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個頭比正常小孩矮, 坐、站、認人、講話也均比其他小孩晚。

2、“21―三體綜合症”即唐氏綜合症患兒

這是一種因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先天愚病。 這類患兒平時不哭不鬧, 成長中發育遲緩、智慧低下, “21―三體綜合症”患兒有著相似的面貌、頭型。

Advertisiment

3、“特乖”嬰兒為腦癱兒

專家表示, 中度、重度智慧遲緩小兒, 在嬰兒期就表現得異常安靜, 以後各方面的發育明顯落後于正常孩子。

4、營養嚴重不良的孩子

有一些因患有敗血症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孩子, 也會有“乖過頭”的表現, 父母應特別留意並及時送孩子就醫。

Tips:出現以上疾病病症, 應去醫院就診, 確診後應及時治療, 以確保寶寶未來正常的成長發育。

二、防微杜漸:寶寶這些表現需警惕

除“很少哭鬧”外, 還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表現, 但實際卻是大病徵兆, 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通過這些“蛛絲馬跡”, 做到早發現, 早治療。

1、頭總偏向一邊

有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 或盯著某物時, 頭會歪向一邊, 但他的頭部可靈活地轉向兩側, 此屬正常。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的頭總歪向一側, 不能轉向另一側, 寶寶可能為斜頸。 斜頸原因是連接一側頭、頸部和鎖骨的肌肉(胸鎖骨突肌)損傷, 受損的頸部肌肉攣縮, 由於兩側頸部肌肉長短不同, 導致頭歪向患側。 這種損傷可發生在子宮內或出生時如臀位和難產等。

專家提示:出生後如總將寶寶放在同一姿勢餵養, 也可引起體位性傾頸。 此外, 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或周圍神經病變也可引起一側頸肌張力增高, 出現斜頸。 早期糾正效果較好, 所以一旦發現寶寶頭部歪向一邊, 應立即去醫院查找原因, 並及時糾正過來。

2、手攥得很緊

出生時, 絕大多數新生兒兩手是握拳的, 很少張開, 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運動系統發育不平衡, 以屈肌佔優勢。

Advertisiment
從第2個月起, 寶寶的手有時張開, 但仍有一些正常寶寶始終攥著手, 尤其是刺激他的小手時更是如此。 到3個月時, 多數情況下寶寶的手應是張開的。 如果此時寶寶的手攥得很緊, 尤其是大拇指內扣握拳, 手指較僵硬, 可能有神經系統異常, 應到醫療機構進行系統檢查。

3、眼睛不會盯著看

寶寶一側或兩側瞳孔區呈白色或黃白色反光, 2~3個月時對光線刺激無防禦性(皺眉、閉眼、肢體活動等);3~4個月時不能隨眼前移動的較大物體移動眼球或頭部、對周圍目標不盯著看, 寶寶可能有視力異常, 應儘早就醫。

4、對大聲或突然的噪音沒有反應

耳聾的寶寶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理障礙, 還有心理影響, 寶寶聽力不好的早期表現:3個月內寶寶總是對較大聲音(如大聲說話)沒有反應;6個月時頭不會轉向發出聲響的方向。

Advertisiment
這時寶寶很可能有聽力障礙, 應及時就醫。

5、嗓子發特殊聲音

當寶寶吸氣時發出低調、短促的尖聲, 稱為喉鳴。 寶寶氣道軟化引起的喉鳴較常見, 出生後就可出現, 隨著氣道的生長會逐漸消失。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感染、過敏也會引起喉鳴。 如寶寶每次呼吸時都出現喉鳴, 並伴有呼吸次數加快(2個月內超過60次/分鐘, 2~12個月超過50次/分鐘)或呼吸費力, 可能為嚴重肺炎, 應立即就診。

6、髖關節發育不良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女孩多見, 單側多於雙側, 左側多於右側。 有完全脫位、部分脫位, 有的只有潛在脫位的可能。 如單側脫位, 則出現雙下肢不等長, 大腿及臀部皺褶左右不對稱,脫位一側皮紋升高或增加一條皮紋,下肢活動較差。如為雙側發育不良,寶寶陰部會變寬。

專家提示:寶寶期治療效果最佳,可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年齡越大效果越差。因此,如發現寶寶兩腿不一樣長,或移動寶寶大腿時聽到“哢噠”聲,應儘早就醫。

大腿及臀部皺褶左右不對稱,脫位一側皮紋升高或增加一條皮紋,下肢活動較差。如為雙側發育不良,寶寶陰部會變寬。

專家提示:寶寶期治療效果最佳,可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年齡越大效果越差。因此,如發現寶寶兩腿不一樣長,或移動寶寶大腿時聽到“哢噠”聲,應儘早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