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以下不良行為,父母要及時制止!

有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出現扔東西、耍賴等壞習慣都不以為然, 認為孩子還小, 不懂事, 等長大點就會改正的了。 父母萬萬不能有這種思想啊!雖然說孩子還小、很難分辨好與壞, 但一旦習慣成自然後, 就很難再糾正過來了。 所以, 當孩子出現以下的不良行為時, 父母要及時制止!


壞習慣養成後就很難糾正

1、危險當頭

孩子應該被制止的行為中, 第一個就是危險當頭時。 眼看孩子將遇到危險或是做了危險的事, 父母必須毫不猶豫地制止他們。 對孩子來說, 為了他們自身的安全, 也需要知道行為禁區在哪裡。

Advertisiment

2、咬人

寶寶4月齡左右即將出牙時, 會因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 此時他還不明白咬人是對還是錯。

而等孩子1歲左右時, 有時也會出現一興奮就咬人的行為, 不但咬身邊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夥伴, 也會咬自己。 這其實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只是用錯了地方。 父母這時應該及時制止, 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行為。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父母不能放任寶寶耍性子

3、亂扔東西

睡覺前, 孩子將脫下的衣服扔了一床;玩耍時, 孩子將玩具扔了一地……這些都是需要制止的不良行為, 制止時一定要柔中帶剛。 也許提醒一次, 孩子並記不住, 所以在反復的督促中, 要讓孩子逐漸學會自理,

Advertisiment
並懂得承擔責任。

4、任性耍賴

孩子因為一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就發脾氣、哭鬧, 讓父母頭疼不已。 這時發怒和妥協都不是好辦法, 父母要做的就是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不”,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請求而不是哭鬧。 把握好這一原則, 就能幫助孩子改掉這一習慣。

5、打斷別人的談話

孩子在大人說話或打電話時, 總是要插幾句嘴, 也許他們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 但是如果縱容孩子的這一行為, 孩子就不會為他人著想, 也不會懂得禮貌的重要性。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 父母要反復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對;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就不能那麼遷就了, 因為他們一定要學會尊重他人。 可以在談話或打電話前,

Advertisiment
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 給他安排點活動, 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自私的孩子討人厭

6、不遵守規則

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 對一些事情隨心所欲, 不懂得遵守規則, 這也是需要父母“出手”的時候, 讓孩子知道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幾項家庭規則, 如果他違背反了, 就大聲清楚地陳述出規則, 這樣有助於孩子銘記在心, 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7、誇大來掩蓋事實

孩子用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來誇大其詞, 或是用謊言來掩蓋事實。 當孩子這樣時, 父母可以直接告訴他, 誇大事實和說謊都是不好的行為, 如果總是這樣的話, 就沒人會相信他的話了。 可以鼓勵孩子說出真相,

Advertisiment
打消孩子的顧慮, 如果他承認了錯誤, 在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 還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 孩子會慢慢學會坦誠、真實。

小編總結:父母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細節而不在乎, 俗話有說“細節決定成敗”,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小小的習慣反映出孩子的內心世界, 父母不加以關注、助孩子的壞習慣, 那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以及不利於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