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爬就走影響身體發育

很多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發現, 孩子已經開始能自己站住了, 就認為孩子可以學習走路了, 這個時候就給孩子用上了學步車, 一心想著讓孩子快快走。 而母嬰專家並不建議嬰幼兒太早使用學步車, 因為這個時候身體發育還不健全, 最好還是讓寶寶從爬行開始, 自己因為這是人類的脊椎發育的正常順序, 不能急於求成, 所以專家指出, 孩子不爬就走影響身體發育

如果長時間處於站立走動狀態, 腿部會過早地長期承受全身重力, 對孩子發育反而有影響。

父母們先是惦記孩子什麼時候能坐,

Advertisiment
接著是爬, 然後是走。 然而不少寶寶偏不喜歡爬, 肚皮老挨著地, 脊背就是挺不起來, 後來乾脆搖搖晃晃直接學起了走路。 對此, 不少家長引以為傲, 以為這是孩子聰穎的表現。

專家表示, 其實爬行很重要。 人類的脊椎發育是循序漸進且需要一步步鍛煉而成的, 當孩子可以自己坐穩的時候, 就意味著脊椎已經發育到可以支撐其獨立安坐的階段;而學會爬行, 則能幫助孩子鍛煉脊椎彎曲度和腰部肌肉以及身體活動能力;在能完成自由爬行, 隨意坐躺之後, 才是學習走、跑、跳等。

然而, 現在很多家長一心想著讓孩子快快走, 很早就用上了學步車。 專家並不建議嬰幼兒太早使用學步車, 因為此時其脊椎發育還不充分、腰力也不太夠,

Advertisiment
如果長時間處於站立走動狀態, 腿部會過早地長期承受全身重力, 對孩子發育反而有影響。

專家還表示, 不經爬行、早早在學步車裡長大的孩子很容易蹬著腿走路, 形成的走姿不太自然, 且像小鴨子般左右搖晃, 容易跌倒。 反而是熟練掌握爬行技巧的嬰兒, 由於在此“過渡期”內他們的頭、頸、手、臂、腿、腳和肘、腕、膝、踝關節, 及全身肌肉特別是腹肌與胸肌, 都參加了活動鍛煉, 所以再由四肢受力發展為兩肢受力時, 能平穩順利地完成從爬到走的過渡。

知道了孩子不爬就走影響身體發育, 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我們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漸進, 掌握孩子身體發育的正常順序, 尤其是不能以為孩子不用爬就能走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因為不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的話, 一般來說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所以要避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