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5大“壞”毛病 不必急著改

孩子一歲剛過, 吃飯就不老實了, 總愛用手抓飯, 無論怎樣禁止都不行。 其實, 諸如孩子吃手指、用手抓飯這樣的“壞毛病”, 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壞毛病1:吃手指或到處撿東西吃

當幾個月大的孩子愛吃手指或是撿到什麼吃什麼的時候, 是處在口腔敏感期。 他靠嘴巴在感知世界, 媽媽們不妨配合支持, 把寶寶的指甲剪好、磨平, 小手常洗乾淨, 讓他隨便吮吃。 在他想把髒東西放進嘴巴之前, 給他換上乾淨安全的物品。 切忌看著他的手不讓他吃, 或者用手套、長的衣袖等蓋住他的手。

壞毛病2:到處亂爬

Advertisiment

爬是孩子鍛煉感覺系統和小腦平衡最重要的階段, 能較早的讓寶寶主動接觸和認識事物, 促進認知能力的發育。 寶寶半歲以後就逐漸嘗試著學習爬行了, 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 給寶寶多買一些耐磨的衣褲襪子。 當然, 寶寶會爬以後, 會接觸到父母禁止觸碰的物品, 這時候, 父母可以開始以一定的規範要求孩子。

壞毛病3:亂扔東西

扔東西其實是一種“嬰兒遊戲”。 寶寶在不斷重複的遊戲動作中, 強化了對各種物體以及環境的認識, 還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為日後的認知發展打下基礎。 不妨把“扔”和“撿”當成一個遊戲來玩。 在家裡開闢一個遊戲角, 給寶寶準備質地不同、顏色各異且不易破碎的玩具扔著玩, 在“扔’和”撿”之間的眼神交流、身體接觸,

Advertisiment
同時也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和情緒發展需要。

壞毛病4:用手抓飯

等寶寶慢慢長大, 你會發現, 他會用手抓飯菜, 甚至直接伸手到湯碗裡撈, 不論什麼都往嘴裡塞, 或者開始爭碗爭勺子了。 這個敏感期就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 當寶寶試圖用勺子舀到點東西, 然後用不靈光的手腕往回伸, 千方百計把手裡的勺子送進嘴裡時, 那是他們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間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這個時候是非常好的上桌時期, 也就是不在乎吃了什麼和吃了多少, 而是習慣的養成期。

壞毛病5:伸手就拿別人東西

當孩子慢慢長大, 可能會出現隨便亂拿別人東西的情況, 或者跟別的孩子搶東西。 此時,

Advertisiment
不要簡單粗暴地命令:“還回去!”不妨和顏悅色地告訴孩子:“寶貝, 這不是你的東西。 ”即使他當時不會懂, 但這是孩子歸屬感的最早建立。 缺乏所有權的概念, 這是造成孩子拿別人東西的主要原因。 不妨在家裡就幫助孩子樹立物品所有權的意識, 從小就將孩子與成人的東西區分開, 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的時候, 需徵求家長的同意, 相反, 父母也要徵求孩子的同意。 繼而把這種意識再衍生到家庭之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