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營養誤區勿入!一個不小心影響三代人!

懷孕了要做到營養均衡不容易, 但仿佛每家都有自己的“營養秘方”, 奶奶說懷孕了要吃豬肝補血養胎;婆婆說孕期不能吃西瓜容易導致流產;朋友說一定要喝孕婦奶粉不然會營養不良……准媽媽面對這些似乎都很有道理的孕期營養大法發愁, 殊不知這些為人熟知, 廣為流傳的方法很可能就是准媽們的營養誤區, 足足影響了三代人。

准媽媽需要補充的營養有多少?

懷孕期間需要攝入全面的營養才能夠讓胎兒健康成長, 除了補充維持胎兒生長發育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基本營養外,

Advertisiment
准媽還需要補充關係胎兒優生、預防出生缺陷的各種維生素, 特別是維生素B9(葉酸), 以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 其中0.4毫克小劑量的葉酸, 主要針對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預防。

孕期需注意, 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鈣、鋅、鐵等礦物質需求增加, 而孕期血液中的許多礦物質、維生素含量會隨著胎兒發育吸收而逐漸降低。 如果不注重這些營養的補充容易造成胎兒營養不足, 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 甚至造成寶寶的出生缺陷。

誤區一:孕期營養補充得越多越好

孕期營養缺乏會導致孕婦和胎兒出現健康問題, 所以意味越多越好補充營養才是關鍵?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營養的補充都要根據准媽的實際情況進行,

Advertisiment
盲目地補充只會令准媽身體吃不消。 比如, 許多准媽熱衷於追求市面上各種保健品和營養素, 而忽視了日常食物最基礎營養的攝入。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營養並不是越多越好。 比如維生素類, 像維生素A、D、E、K這類脂溶性維生素, 被人體吸收後可以暫時儲存在體內, 所以不顧實際情況的過量補充可能會造成中毒。

小知識:營養並非越多越好, 例如孕期食用水果過量可能會得妊娠糖尿病。 現在生產巨大兒的比例高升, 就是因為准媽媽吃得太多太好, 而且運動少, 造成攝入和消耗不均衡, 導致胎兒發育超重。 而准媽媽超重帶來的後果卻是不可輕視的, 不僅在孕期會導致孕婦發生併發症率增高, 不利於胎兒成長, 而且也會加大產婦分娩時的困難。

Advertisiment
產後還會使准媽難以恢復, 體形過肥。

誤區二:食補是唯一的孕期營養來源

孕期營養主要是每天均衡的飲食搭配和充足的飲食攝入。 但是, 食物並不能完全有效滿足孕婦和胎兒的所有營養需求, 比如需求量很大的鈣、鐵、葉酸等。

葉酸對人體有重要營養作用, 對孕婦尤其重要。 孕婦經常補充葉酸, 可防止新生先天性畸形, 還能使肌膚光澤透亮。 葉酸是由喋呤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組成的化合物, 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 對細胞的分裂生長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質的合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所以會促進皮膚新陳代謝, 備孕和早孕期使用還可以預防神經管畸形。 葉酸除了通過從食物中攝取, 也可在通過外源性補充。

Advertisiment

誤區三:孕期營養補充不包含備孕期

孕期營養只在懷孕後補充就夠了嗎?當然不是。 孕期需要的許多營養應該在備孕時就注意攝入,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葉酸。

大量研究已經證實, 充足的葉酸能幫助胎兒預防神經畸形、兔唇、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 但光靠懷孕時補充葉酸是遠遠不夠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孕前3個月就開始補充。 除了從食物中攝取之外, 還可以服用一些葉酸劑片幫助補充, 以保證整個孕期營養的充足和均衡。

小知識:準備懷孕的婦女以往可能出現過貧血症狀, 也可能有過節食減肥、限食脂肪和動物性食物的經歷, 或是有體內脂肪堆積過多等營養失調現象, 這些都是現代女性的常見問題。

Advertisiment

懷孕前應當對自己的營養狀況作全面瞭解, 必要時也可請醫生幫助診斷, 有目的地調整飲食, 積極貯存平時體內含量偏低的營養素。 如機體缺鐵, 可進食牛肉、動物肝臟、綠色蔬菜、葡萄乾等;缺鈣可進食蝦皮、乳製品和豆製品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