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泌尿道感染應該怎麼辦

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首先我們必須先瞭解「泌尿道」包含了哪些器官?所謂的泌尿道包括了腎臟、輸尿管(聯結腎臟與膀胱的管子)、膀胱以及尿道(膀胱裡的尿由此排出)。 只要這些地方受到微生物的感染, 都算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會受到感染牽涉到兩個因素:一個是微生物的存在, 一個是身體的免疫能力。 換句話說, 雖然有微生物的侵入, 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的情形, 感染也不會輕易發生。 那麼, 微生物是如何進入泌尿道的呢?
其實尿液是無菌的, 但由於女性的尿道口在外☆禁☆陰部, 而外☆禁☆陰部又充滿許多來自於肛門或陰☆禁☆道的微生物,
Advertisiment
所以微生物很容易就進入泌尿系統, 這也是女性較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泌尿道感染的嚴重性
當免疫力不好時, 例如前一天熬夜或太累, 侵入的微生物無法被消滅, 泌尿道感染也隨之就發生。 此外, 經由血管侵入也有可能, 但很少見, 大多發生在新生兒, 另外更少見的是由鄰近的器官侵入, 例如骨盆腔的膿瘍、來自腸子或陰☆禁☆道的廔管, 但這些都屬特例。
女性的泌尿道一旦受到微生物感染, 首先會引發膀胱炎;病人在症狀上可能會有頻尿、解尿疼痛、灼熱感等, 但很少會發燒。 如果病人感覺有發燒、寒顫、甚至腰痛等症狀, 很有可能已經感染到腎臟, 也就是急性腎盂腎炎;這種情況必需要更積極的處理與治療,
Advertisiment
否則可能會傷害到腎功能, 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懷孕期母體泌尿道的變化
母體在懷孕時, 泌尿系統會受到影響。 首先是膨大的子宮及血管會壓迫到輸尿管, 造成輸尿管水腫, 尤其是在右側。 另外, 黃體素的分泌, 也會使輸尿管的收縮能力變差, 而更加重了輸尿管的水腫。 同樣的問題一樣也會發生在膀胱;隨著胎兒逐日成長, 膀胱受到子宮壓迫愈來愈明顯, 尤其懷孕末期頻尿的情形會愈來愈明顯;而膀胱收縮能力變差, 使殘尿產生(尿液解不乾淨、余尿量增加 ), 也比較容易感染。
由以上的變化會發現, 母體一旦發生泌尿道感染, 細菌比較容易跑到腎臟, 而引發腎盂腎炎, 其發生率約為13.5~65%。 所以如果孕婦檢查尿液時,
Advertisiment
在尿液中發現細菌而能及時給予孕婦正確治療, 那麼發生腎盂腎炎的比例, 可降至5%以下。
泌尿道感染引發腎盂腎炎
母體如果發生腎盂腎炎時, 若未能及時給予妥善處理, 不但對母體產生危險, 胎兒也很容易造成早產情形, 甚至發生胎兒的死亡, 其死亡率高達2倍。 另外, 在動物實驗上也曾發現, 得到腎盂腎炎的母鼠, 產下的小老鼠較容易發生帕金森氏症。
所以, 定期的產前檢查及尿液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發現小便裡面有細菌, 不論有無症狀, 皆應積極處理。 目前的做法, 是在第一次產檢及16周時做例行性的驗尿。 如有發現菌尿, 就會投予抗生素治療。
泌尿道結石
懷孕期間最常發生急性腹痛的原因, 除了與婦產科相關的原因之外,
Advertisiment
就屬泌尿道結石最常見。 其發生率約為1:1500。 由於怕傷害到胎兒, 儘量不照X光檢查, 通常大多是用超音波檢查來診斷。 在治療上, 體外震波碎石術絕對是不可行, 所以處理的方法通常是在輸尿管內置放雙J導管, 等生產完後再行處理。 但目前輸尿管鏡的技術已較發達, 也有一些案例是直接以輸尿管鏡將結石夾出, 而不用漫長的等待。
結語
懷孕期間的泌尿道感染, 很容易引發腎盂腎炎, 絕不可疏忽。 例行性的篩檢及積極的治療是必要的, 以免危害到母體及胎兒。 在預防上要時時補充水份, 如無特殊限制, 至少要2000㏄, 並可補充富含維他命C及檸檬酸的物質, 如蔓越梅汁、柑橘類的水果…等。 此外, 不要憋尿,
Advertisiment
排便後應由前往後擦拭;更要多休息, 保持身體最佳狀況, 這些都可避免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