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患上痔瘡,手術處理會擔高風險,重在日常護理!

婦女在懷孕期間, 尤其是妊娠後期, 容易發生痔瘡。 這是因為妊娠期間, 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 胎兒發育後, 長大的子宮會壓迫靜脈, 而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 再加上妊娠期間盆腔組織鬆馳, 都可以促使痔瘡的發生和加重。 分娩以後, 這些因素自然會逐漸消失, 痔瘡的症狀也會得到改善, 甚至消失。

先治便秘

痔瘡的產生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與便秘的有關, 因此准媽媽們在患了痔瘡之後,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同步治療和調理便秘。 因為便秘的症狀減輕了, 排便的時間縮短了的話, 那麼痔瘡是可以得到優先的緩解的。

Advertisiment
又或者是如果准媽媽們能將排便控制在一分鐘以內的話, 那麼對於一二期的痔瘡來說是可以自行緩解的。

如果在妊娠期間對脫出來的痔瘡進行套紮、冷凍、鐳射等特殊治療, 或手術切除, 孕婦均需要冒一定風險。 因此, 只要不是大量或經常出血, 還是等到分娩以後再進行徹底治療。

萬一痔瘡脫出, 不能托回肛內, 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運動改善

做提肛運動可以活動直腸的肌肉, 增加肌肉的收縮力, 促進血液迴圈, 緩解痔瘡。 因此准媽媽們不妨可以每天做20次或者是20次以上。

妊娠期間患者應以飲食療法為主, 多吃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例如, 菠菜、韭菜、香蕉、梨等。 對於習慣性便秘者, 可經常食用一些潤腸通便的食品,

Advertisiment
例如, 蜂蜜、炒黃豆、瓜子等, 這樣才能保持大便通暢。 另外, 在上廁所時, 應採取坐坑式, 而且排便時間不宜過長。 如果在排便時痔瘡脫出, 應及時進行處理:排便後, 先洗淨肛門, 然後躺在床上, 墊高臀部, 在柔軟的衛生紙或紗布上放些食用油, 手拿油紙, 將痔瘡輕輕地推入深處, 然後塞進一顆刺激性小的肛門栓。 但是, 不要馬上起床活動, 最好同時做提肛運動5-10分鐘。 如果在走路、咳嗽時痔瘡脫出, 那麼按上述方法處理後, 在肛門口還要用多層紗布抵壓住、固定。

養成排便好習慣

1, 排便時不要過於用力。 因為排便過於用力的話, 容易導致部分的直腸脫出, 從而加重痔瘡的症狀。

2, 如果痔瘡有脫出, 那麼准媽媽們要記得每次在排便之後,

Advertisiment
要輕輕的將其推送回去。

3, 大便後, 要做好清潔工作, 不過要注意的是, 在清潔的時候不要太過用力的擦拭, 最好是用濕潤的薄棉紙, 或者是嬰兒用紙輕輕拍幹。

4, 排便後起身的時候, 要用柔軟的多層衛生紙夾在肛門上, 然後過半個小時候取出。 這樣做的是目的, 是為了能使得直腸靜脈在准媽媽們走動的時候可以迅速的還原, 從而起到減輕痔瘡的作用。

5, 每天晚上用溫開水清潔肛門附近或者是用1%-2%蘇打水坐浴。

6, 清洗完屁屁後, 可用溫濕的小毛巾墊在肛門處的用手指順時針的按摩, 這樣可以期待掃促進血液迴圈, 減輕痔瘡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