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常見三種症狀 一定要及時應對

懷孕以後, 孕媽媽的身體會出現很多變化, 雖然多數情況都是正常的, 但也有些可能是不正常的, 如果孕媽媽不注意, 不及時應對的話, 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發育。

比如, 下面這幾種在孕期很常見的變化, 快看看你是否都足夠瞭解了呢?

一、胸悶氣短、頭暈

懷孕以後, 很多孕媽媽可能會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的情況, 不要忽視, 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 但也有可能是提醒你已經貧血了, 要及時糾正。

☞孕媽媽由於孕期基礎代謝增加, 耗氧量比正常人增加10%-20%, 當處於低氧的環境時, 比如, 擠地鐵、逛超市時, 容易因為缺氧而感覺頭暈,

Advertisiment
上不來氣。

☞孕媽媽頭暈跟體位也有關係, 比如, 孕媽媽長時間仰臥休息或者站立時, 由於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得回心血量減少, 血壓下降, 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出現頭暈、胸悶的情況。

☞另外, 孕早期頭暈還和孕吐反應進食不好有關, 由於進食不足, 孕媽媽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症狀, 導致頭暈。

☞孕中晚期出現頭暈、胸悶, 要注意是否和貧血有關。 貧血有輕有重, 但都會對胎兒造成一定的影響。 貧血情況嚴重的時候, 會導致胎兒缺氧, 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上面這些孕媽媽頭暈比較常見的原因, 除此以外, 一些心臟疾病等也可能會導致頭暈, 但比較少見。

所以, 總的來說, 孕媽媽如果只是偶爾一兩次頭暈,

Advertisiment
很快就能緩解, 那麼, 就不必太緊張;如果經常頭暈, 那麼, 最好還是及時就醫, 由醫生來判斷具體的原因。

另外, 平時要注意:

✔無論何時出現頭暈狀況, 最重要的是預防跌倒帶來的傷害。

✔不要在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待太久。

✔不要突然站起, 起床時也不要行動太快, 在改變體位時要慢慢來。

✔不要空腹太久, 少吃多餐, 正餐中間可以加些零食比如奶、水果、堅果等, 最好隨身帶些糖果、水果, 早上吃完早餐後再去乘車上班, 避免上班路上過於饑餓。

✔懷孕後要注意增加含鐵食品的攝入, 比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深綠色蔬菜、黑木耳等等。

二、腿抽筋

懷孕後本來睡眠就不好, 要是半夜突然抽筋兩三回, 那感覺更不好了。

孕媽媽腿抽筋的可能是因為缺鈣,

Advertisiment
在補鈣之後, 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除此以外, 孕媽媽腿抽筋也可能是由於神經的興奮性增加, 或者腿部受壓, 局部血液迴圈不良引起的。

雖然腿抽筋≠缺鈣, 但沒有腿抽筋, 也不是說就不缺鈣。

而且, 孕媽媽要意識到, 足夠的鈣, 對於母體和胎兒來說都很重要。

孕媽媽缺鈣時, 機體會調動母體骨骼中的鈣來保持血鈣的正常。 所以, 孕媽媽缺鈣, 第一影響的是自己, 會導致出現牙齒鬆動、肌肉痙攣、骨質鬆散等症狀, 老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後才會影響到胎寶寶。

所以, 孕媽媽平時要注意:

✔懷孕期間不要走得太久或者站得過久。

✔孕中期以後要攝入足量的鈣, 含鈣豐富的食物有奶類、豆製品、蝦皮、小魚、深綠色蔬菜等。

Advertisiment

因為僅僅從食物來源, 很難完全滿足孕婦所需要的鈣的攝取量, 所以, 通常還會建議在孕中晚期, 要額外補充一些鈣的製劑;為了增加鈣的吸收和利用, 孕媽媽最好補充維生素D或者多做戶外活動。

✔孕媽媽腿抽筋的時候, 可以試試這樣緩解:

1、立即蹬直小腿, 慢慢向脛骨(小腿內側的長骨)的方向勾腳趾。

2、也可以試著按摩肌肉, 來放鬆痙攣的肌肉。

3、來回走幾分鐘, 對緩解小腿抽筋也可能有幫助。

三、水腫

懷孕的子宮增大了之後, 會壓迫下腔靜脈, 使到下肢的靜脈回流受阻, 那麼水分的回流受阻之後, 就積聚在下肢部, 所以孕媽媽的下肢, 尤其是小腿踝關節這些部分, 容易出現水腫的情況。

但是:

孕媽媽水腫,

Advertisiment
除了上面所說的一種生理性的現象, 也可能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一定要注意及時的加以區分。

一個最簡單的區分方法, 就是如果孕媽媽在休息之後, 水腫能夠得以緩解, 那多半是生理性的, 假如在休息之後不能緩解的話, 可能這是一個病態的, 比如, 腎功能異常所導致的水腫, 要多加注意, 最好請醫生檢查。

孕媽媽平時可以這樣做:

✔不要久站久坐。

✔不要吃太鹹的食物。

✔水腫明顯的媽媽, 除了晚上睡覺時可以在腳部墊枕頭抬高以外, 還可以嘗試喝些利尿的冬瓜湯和淡豆漿, 有些時候會有用的, 不過, 最好別在晚上臨睡前喝, 不然晚上總起來上廁所也是很不爽。 (參考網站:太平洋親子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