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疾病>正文

孕期宮內感染的原因和預防

宮內感染是指在產前或產時, 胎盤、胎膜、羊水或胎兒由于胎膜早破, 來自陰☆禁☆道或宮頸中的細菌進入子宮所引起的感染。 它可以持續至產后或從產后開始出現臨床癥狀, 可導致母、胎嚴重感染, 引起新生兒肺炎、敗血癥或腦膜炎。 孕婦若為陰☆禁☆道分娩, 則發生產后感染的危險性較低, 若為剖宮產, 則可發展為產后子宮內膜炎、腹膜炎、血栓性盆腔靜脈炎、敗血癥, 甚至死亡。

宮內感染怎樣發生?

引起宮內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有厭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腸球菌等, 其中以厭氧菌出現最多;另外單純性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

Advertisiment
以及弓形體原蟲等也可引起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發生有以下幾種誘因:

● 胎膜早破是引起生殖道下段細菌上行性☆禁☆感染的最常見原因, 且與破膜時間密切相關。

● 妊娠晚期性☆禁☆交易誘發宮內感染。

● 患陰☆禁☆道炎、宮頸炎的孕婦, 雖胎膜完整, 但較脆弱。

● 若胎膜破裂時間延長, 此期間重復行陰☆禁☆道或肛門檢查也有誘發宮內感染的危險。

● 診斷性羊膜腔穿刺或宮內輸血。

● 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均可使產婦抵抗力低下, 易于發生感染。

宮內感染有以下幾種途徑:

● 細菌經陰☆禁☆道、宮頸上行性☆禁☆感染。 胎膜已破者細菌可直接進入羊水;若未破, 則可經胎膜或蛻膜而污染羊水。

● 細菌由母體血運經胎盤而進入胎兒血循環中,

Advertisiment
或因胎盤炎癥進入羊水中。

● 細菌經輸卵管下行性☆禁☆感染, 由于絨毛膜、羊膜炎或蛻膜炎進入羊水。

● 胎兒感染可由胎兒吞咽羊水至胃腸道內或吸入呼吸道內而感染。

怎樣發現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孕婦或產婦多表現發熱, 腋下體溫高于37.5℃, 脈快, 白細胞計數增高;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胎盤、胎膜和羊水糞染, 有臭味。 產婦感染的危險隨胎膜破裂時間延長而上升。 若感染傳至胎兒, 出生后新生兒可表現為心率快、呼吸急促、發紺、嗜睡, 出現敗血癥、膿毒血癥、肺炎、腦膜炎和中耳炎等。 若新生兒出生后短期無癥狀, 并不能說明其一定無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診斷有時很困難。 最有預告性的癥狀是胎膜早破、白細胞增高和發熱。

Advertisiment
胎兒和產婦心率快, 子宮壓痛, 羊水有臭味等皆支持本病診斷。 在產前行羊膜腔穿刺取進行羊水細菌培養, 比非特異性的發熱及白細胞增高更準確可靠。

怎樣治療?

一旦診斷為宮內感染, 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若患者僅為輕癥且很快能陰☆禁☆道分娩者, 產后癥狀多可自行消失;若分娩進程緩慢或子宮收縮無力, 或感染正在進展中, 應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 分娩時新生兒的咽喉和氣管部位應仔細吸去污染的胎糞和粘液, 以防止新生兒肺炎發生。

一旦宮內感染診斷成立, 估計分娩可能在短期內發生, 陰☆禁☆道分娩是最佳方案。 剖宮產適于產程進展緩慢、發熱或證明胎兒出現宮內窘迫者。 宮內感染在產褥期可進一步發展為宮旁結締組織炎,

Advertisiment
進而引起盆腔腹膜炎、膿腫形成或栓塞性靜脈炎, 若抗生素治療無效, 則需行子宮切除術。

怎樣預防?

應根據本病的發病誘因進行預防。 包括:

● 及時糾正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等可使產婦抵抗力低下的疾病。

● 及時治療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如陰☆禁☆道炎、子宮頸炎(包括衣原體感染)等。

● 避免產程延長和胎膜早破。

● 臨產時不做不必要的陰☆禁☆道及肛門檢查。

● 大力宣傳臨近預產期的孕婦分娩前1個月內不要性☆禁☆交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