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准媽如何科學補充營養

一般, 孕後期孕婦的食欲不受影響, 可以適當增加食物的攝入量。 所增加的食物量最好能從副食中滿足, 比如多吃一些蛋、肉、魚、蝦、蔬菜和水果等, 主要是增加蛋白質、鈣和鐵的攝入量, 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防止貧血和水腫。

事實上, 在孕後期, 由於胎兒的增長, 孕婦的胃受到壓迫, 飯量反而減少, 孕婦往往感覺已經飽了, 實際上卻並未滿足營養素的需要量。 此時的關鍵就在於選擇體積小、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如動物性食品等, 並減少一些穀類食物的攝入量;儘量不吃營養價值低而體積大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如土豆、白薯等;更不宜吃一些單純供應熱能的食物如白糖、蜂蜜、糕點、甜食等。 一般以少食多餐為宜, 基本上要求每天達到5次正餐。
在早孕的三個月內, 胎兒各器官處在分化形成階段, 此時又逢噁心、厭食妊娠反應時期, 故增加營養應重在飲食的品質, 多吃一些合口味、易消化、清淡、帶有酸味、並富有營養的食物及小餐, 並注意多吃一些粗制食品, 但不要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和精製糖塊, 儘量做到不要偏食。
懷孕4—6個月是胎兒生長發育及大腦發育的迅速階段, 此期飲食的質與量都必須保證, 並注意使食物的基本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搭配理想。 有的學者提出, 此期如多食用植物性食物可以使胎兒的大腦溝回增多,
Advertisiment
腦組織發育迅速, 出生後的孩子聰明過人。 還有說法認為交替食用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則對胎兒大腦的發育更有益。 因此希望每個未來的母親, 為了使自己的寶寶更聰明健康, 不妨按上述說法交替食用動物食物(雞、魚、瘦肉、蛋類、牛奶及動物心、肝等)和植物食物(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堅果及海生植物等)。
妊娠7—10個月, 是胎兒肌肉、骨骼、脂肪及大腦等發育與功能完善的時期, 除增加上述營養外, 應增加蛋白質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攝入, 並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糖、澱粉)及脂肪的攝入, 以免造成孕婦過重或胎兒偏大, 增加難產機會。 但是怕胎兒過大難生, 盲目控制飲食的做法也是絕不可取的。
Advertisiment
孕期增加營養應根據自身素質、胎兒發育特點和經濟狀況綜合分析, 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

多吃酸性食物由於酸味能刺激胃酸分泌, 還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 促進胃腸的蠕動, 並增加食欲, 可減輕孕婦噁心嘔吐的反應。 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 但是, 要使鈣沉澱下來形成骨質, 必須有酸味物質參與, 故孕婦吃些酸味食物能幫助胎兒骨骼生長發育。 酸味食物中大多含有孕婦和胎兒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維生素C。
孕後期鈣貯備, 胎兒每日約貯備300毫克, 孕婦每日約貯備30毫克。
孕後期要求熱量應保證每日攝入2500千卡。
在人腦發育過程中有兩個高峰。 第一高峰在妊娠26周;第二高峰在接近產期。 這兩次高峰是神經元分化及神經膠質分化速度最快時期。
Advertisiment
顯然這兩個高峰都在孕後期, 此時增加營養是非常必要的。 要求熱量應保證每日攝入2500千卡, 因為葡萄糖是腦細胞的主要基質, 也是其能量之源。
孕後期蛋白質每日應保證攝入80~90克。
因蛋白質是腦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 胎兒腦組織中蛋白質占46%。 另外, 脂肪、鐵、鈣、磷、鋅、碘也不可少。
補鐵在孕後期補充鐵更重要, 需額外補鐵650毫克。
孕後期鐵需要量猛增, 由於母體血容量逐漸增大, 特別是孕晚期約增加1300毫升, 需額外補鐵650毫克。 同時胎兒、胎盤、臍帶的生長也需要鐵, 若不及時補鐵, 增加膳食中含鐵量高的食物, 有可能發生孕婦貧血。 做好孕後期貧血的防治對母子兩代人均有益。 此時應當多吃些含鐵量豐富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實習編輯:徐素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