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用藥禁忌 孕期安全用藥指南

一、不要濫用藥物

“是藥三分毒”, 這是說明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給人體帶來不良反應, 有治療疾病的一面, 也有傷害健康的一面, 是一把“雙刃劍”。 特別是孕婦用藥要慎重, 以防傷害胎兒, 造成致畸、致病、致死等。 孕婦用藥必須從藥物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綜合考慮, 以達到既可治病又不會給胎兒帶來危害。

孕婦用藥禁忌 孕期安全用藥指南

孕婦如果濫用藥物, 對孕婦本身或胎兒都會帶來不良影響。

對胎兒的影響:孕婦用藥後, 藥物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 對胎兒產生影響。 比如,

Advertisiment
妊娠晚期如果服用四環素, 會致胎兒牙齒發育異常;胎兒肝功能發育還不完善。 對藥物解毒能力差, 容易造成藥物中毒;胎兒腎功能低下, 腎濾過率低, 藥物排泄緩慢, 易造成蓄積中毒;胎兒腦屏障滲透性高, 藥物易在腦中蓄積, 影響腦發育。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與用藥劑量大小、用藥的時間長短、胎兒對藥物的敏感性以及妊娠所處的階段有關。 按妊娠階段分, 可能有以下情況。

第一階段從受精至兩胚層時期(相當於孕第17天左右), 受精卵處於有絲分裂旺盛階段。 不良因素作用於所有細胞, 結果導致細胞死亡, 妊娠終止, 孕卵被吸收或排出。

第二階段從孕第17天至孕第56天(第8周), 稱胚胎期。 此階段胚胎的易感性最大, 對所有不良因素特別敏感,

Advertisiment
如遇不良因素, 可發生各種畸形, 甚至導致胚胎死亡。 一般而言, 每個器官的最敏感階段在其分化的早期階段。 如神經組織在受孕第15~52天發育、心臟在受孕第20~40天發育、肢體在受孕第24~46天發育。 可見這一階段如受藥物等危害, 極易使胎兒出現畸形。

第三階段從受孕第56天至足月, 稱胎兒期。 此期胎兒的形態發育及功能日益成熟, 對致畸因素的抵抗力較強, 不良因素作用後一般不發生較多形態方面的畸形。 藥物的不良影響在此階段主要是造成胎兒、新生兒生長發育遲緩及各種功能障礙, 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障礙, 常致生後不可逆的功能和反應性異常。 妊娠末期, 特別是臨產期用藥, 藥物蓄積在胎兒體內, 出生後由新生兒代謝,

Advertisiment
但由於新生兒的有關酶的代謝系統不健全, 腎功能差, 血中藥物濃度的驟然上升, 可出現種種副作用, 若是早產兒危險就更大。

二、用藥忌不遵循原則

由於藥物對胎兒會產生致畸、致病、致死及生長發育不良等作用, 所以, 孕婦用藥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孕婦對用藥不要絕對回避, 該用則用。 事實上孕婦患病就意味著其免疫力已經降低, 免疫功能不足以抵禦致病因數的作用降低, 如不及時用藥, 反而會加速疾病本身對孕婦的危害和對胎兒的不利影響。

(2)可用可不用藥的病, 則不用藥, 能少用的藥物則少用。

(3)必須用藥時, 應通過醫生盡可能選擇對胎兒無損害或影響最小的藥物。 如因病情嚴重和治療需要必須長期用某種藥物,

Advertisiment
而且此種藥物又會導致胎兒畸形時, 則應果斷終止妊娠, 進行流產或引產, 既不耽誤對疾病的治療, 又可避免畸形兒的出生。

(4)切忌應用不瞭解性能的新藥, 以免受害。

(5)注意治療效果, 及時減藥或停藥。

(6)要掌握好用藥的劑量、種類、時間, 儘量控制在最低、最小的限度, 醫生會提出具體要求。

(7)孕婦切忌自己濫用藥物或聽信所謂“偏方”“秘方”, 以免發生意外。 用藥要去可靠的大醫院, 以免用了假藥和不合格的藥物, 產生無法預料的後果。

三、要忌用容易引起流產的藥物

有些藥物極容易造成流產, 孕婦必須慎用或忌用。

(1)可以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的藥物要禁用。 比如麥角、益母草、垂體後葉素、縮宮素(催產素)、前列腺素、天花粉、奎寧等,

Advertisiment
這些藥物有導致流產或早產的危險。

(2)瀉藥及強烈刺激性藥物要禁用。 如硫酸鎂、蓖麻油等, 由於對腸管的刺激作用, 可反射性引起盆腔器官充血和子宮收縮, 導致流產, 故一般應禁用。

四、不可用利尿、驅蟲和瀉藥

婦女懷孕後, 隨著月份的增加, 下肢等處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 俗稱“胎腫”。 對於妊娠期水腫, 一般不需處理, 除非是高度水腫並伴有高血壓、大量蛋白尿, 要到醫院做適當處理。 有些孕婦為了減輕水腫, 自己使用利尿劑來消腫, 這是很危險的。

利尿劑特別是噻嗪類藥物, 不但可導致低鈉血症、低鉀血症, 還可以引起胎兒心律失常、新生兒黃疸、血小板減少症。 現已證明, 在妊娠期間使用利尿劑, 還可使產程延長、子宮收縮無力及胎糞污染羊水等。 還有報導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導致胎兒患出血性胰腺炎。

腸寄生蟲病,特別是蛔蟲症,在衛生習慣不太好的人群中相當普遍,患者多是採用吃驅蟲藥和瀉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孕婦有腸寄生蟲病也用此法治療則十分不利。醫生告訴孕婦,在妊娠期間,若無緊急症狀,一般不要服藥進行驅蟲。因目前所用的各種驅蟲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在妊娠期間,特別是妊娠早期,胎兒處於器官分化階段,孕婦不宜使用有毒性藥物。此外,驅蟲時需要在服藥時加些瀉藥。而瀉藥可使腸蠕動增快,引起流產、早產,故孕期也不宜使用。

婦女最好是在懷孕前檢查有無寄生蟲病,若有則應及早治療,減少孕後的麻煩。

五、忌食過量魚肝油和含鈣食品

有些孕婦為了胎兒的健康生長發育,盲目地大量服用魚肝油和含鈣質的食品,這樣對體內胎兒的生長是很不利的。因為大量食用魚肝油和鈣質食品,會引起食欲缺乏、皮膚發癢、毛髮脫落、神經過敏、眼珠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維生素C代謝障礙等。同時,血中鈣濃度過高會出現肌肉軟弱無力、嘔吐和心律失常等,這些對胎兒生長都是有危害的。有的胎兒生下來已萌出牙,原因有二:一種可能是由於嬰兒早熟的緣故;另一種可能是由於孕婦在妊娠期間,大量服用魚肝油和鈣製劑或含鈣的食品,使胎兒的牙濾泡在宮內過早鈣化而萌出。因此,孕婦不要隨意服用大量魚肝油和鈣製劑。如果因治病需要,應按醫囑服用。

六、忌過量服用維生素

一般人認為,維生素是人體正常需要的營養素,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無害。但婦女懷孕期間過量服用維生素可造成胎兒畸形。

現已證明,妊娠期服用大量維生素A的孕婦,生出先天缺陷患兒的風險較大,維生素A是視黃醇類的一種,視黃醇類可引起胎兒神經系統畸形,出現腦積水、小腦畸形,也可導致泌尿道生☆禁☆殖☆禁☆器官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

服用維生素B12過量,可造成胎兒短肢畸形和神經感覺功能障礙等。

如果孕婦長期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胎兒出生後很可能發生壞血病,還可能出現自然流產和死胎。

若維生素D攝入過多,可能引起母體高鈣血症,導致胎兒高鈣血症,使胎兒骨骼過度骨化。

維生素E過量服用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時間一長可出現出血、腹瀉、肌力下降、血脂增高等症狀。

婦女懷孕後,如果出現食欲減退、噁心、嘔吐等妊娠反應,為了減輕不適,在醫生的指導下可適當服用維生素B6,一般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但不要任意加大劑量和增加服藥的次數。大劑量服用會出現維生素B6中毒的症狀,甚至還能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形成維生素B6依賴症。美國醫學專家對300名生下神經系統畸形兒的母親調查發現,60%的母親在懷孕時過量服用維生素。孕婦有必要服用維生素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

七、忌用哪些中成藥和西藥

孕婦應忌用的中成藥有:牛黃解毒丸、大活絡丹、至寶丹、六神丸、小活絡丹、跌打丸、舒筋活絡丹、蘇合香丸、牛黃清心丸、紫血丹、黑錫丹、開胸順氣丸、複方當歸注射液、風濕跌打酒、十滴水、小金丹、玉真散、失笑散等。這些中成藥對孕婦均有明顯傷害,必須禁用。

孕婦慎用的中成藥有:藿香正氣丸、防風通聖丸、上清丸、蛇膽陳皮米等。

孕婦忌用的西藥如下。

抗癌藥物,如甲氨蝶呤、巰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白消安、環磷醯胺等,這些藥物在妊娠早期應用,可使胎兒發生無腦、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兔唇、齶裂、四肢發育異常等畸形。如果幾種抗癌藥物合用,致畸作用更強。即使胎兒倖存,出生後往往智力低下。

激素類藥,如可的松、潑尼松、睾酮、甲羥孕酮、黃體酮、雌激素、己烯雌酚等,可以引起早產、死產、無腦畸形、女胎男性化、男胎女性化、腦積水、內臟畸形、腦脊膜膨出等危害。

以上2類藥物肯定可使胎兒發生畸形,孕婦禁忌使用。

下面5類藥物可能使胎兒發生畸形,也不宜服用。

抗癲藥:妊娠期間服用撲癇酮、苯妥英鈉、三甲雙酮、苯妥英鈉,可使胎兒發生兔唇、小頭、耳異位、腦損傷、並指(趾)、出血、塌鼻、上瞼下垂,外生☆禁☆殖☆禁☆器異常等畸形。

抗甲狀腺藥:甲巰咪唑、卡比馬唑、丙基硫氧嘧啶及放射性碘劑,可使胎兒發生呆小病、甲狀腺功能不全、先天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及死胎等。

維生素類藥:維生素A和維生素D、維生素K,有可能使胎兒發生骨骼畸形、並指、齶裂、眼畸形、腦畸形及智力低下。

鎮靜安定藥:氯丙嗪、利眠寧、西地泮、氯苯那敏、布克利嗪、茶苯海明、美克洛嗪、苯海拉明等,在妊娠期使用,有可能使胎兒發生視網膜病、肢體畸形,兔唇、齶裂、血膽紅素增多、腦損傷、肝中毒、呼吸抑制等。

抗生素類藥物: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多西環素等,可使胎兒發生畸形、先天性白內障、腦假性腫瘤、骨發育不良、牙齒黃染、急性脂肪肝等;氯黴素、合黴素在妊娠晚期應用可能使胎兒發生血小板減少及肝損害等;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可使胎兒發生先天性耳聾和前庭損傷;磺胺類藥物在妊娠後期應用,可使胎兒發生膽紅素腦病等。

水楊酸鹽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等在妊娠早期應用,可引起胎兒腦及腎臟畸形;在妊娠晚期應用,可使胎兒發生肝臟損害和黃疸。

還有報導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導致胎兒患出血性胰腺炎。

腸寄生蟲病,特別是蛔蟲症,在衛生習慣不太好的人群中相當普遍,患者多是採用吃驅蟲藥和瀉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孕婦有腸寄生蟲病也用此法治療則十分不利。醫生告訴孕婦,在妊娠期間,若無緊急症狀,一般不要服藥進行驅蟲。因目前所用的各種驅蟲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在妊娠期間,特別是妊娠早期,胎兒處於器官分化階段,孕婦不宜使用有毒性藥物。此外,驅蟲時需要在服藥時加些瀉藥。而瀉藥可使腸蠕動增快,引起流產、早產,故孕期也不宜使用。

婦女最好是在懷孕前檢查有無寄生蟲病,若有則應及早治療,減少孕後的麻煩。

五、忌食過量魚肝油和含鈣食品

有些孕婦為了胎兒的健康生長發育,盲目地大量服用魚肝油和含鈣質的食品,這樣對體內胎兒的生長是很不利的。因為大量食用魚肝油和鈣質食品,會引起食欲缺乏、皮膚發癢、毛髮脫落、神經過敏、眼珠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維生素C代謝障礙等。同時,血中鈣濃度過高會出現肌肉軟弱無力、嘔吐和心律失常等,這些對胎兒生長都是有危害的。有的胎兒生下來已萌出牙,原因有二:一種可能是由於嬰兒早熟的緣故;另一種可能是由於孕婦在妊娠期間,大量服用魚肝油和鈣製劑或含鈣的食品,使胎兒的牙濾泡在宮內過早鈣化而萌出。因此,孕婦不要隨意服用大量魚肝油和鈣製劑。如果因治病需要,應按醫囑服用。

六、忌過量服用維生素

一般人認為,維生素是人體正常需要的營養素,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無害。但婦女懷孕期間過量服用維生素可造成胎兒畸形。

現已證明,妊娠期服用大量維生素A的孕婦,生出先天缺陷患兒的風險較大,維生素A是視黃醇類的一種,視黃醇類可引起胎兒神經系統畸形,出現腦積水、小腦畸形,也可導致泌尿道生☆禁☆殖☆禁☆器官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

服用維生素B12過量,可造成胎兒短肢畸形和神經感覺功能障礙等。

如果孕婦長期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胎兒出生後很可能發生壞血病,還可能出現自然流產和死胎。

若維生素D攝入過多,可能引起母體高鈣血症,導致胎兒高鈣血症,使胎兒骨骼過度骨化。

維生素E過量服用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時間一長可出現出血、腹瀉、肌力下降、血脂增高等症狀。

婦女懷孕後,如果出現食欲減退、噁心、嘔吐等妊娠反應,為了減輕不適,在醫生的指導下可適當服用維生素B6,一般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但不要任意加大劑量和增加服藥的次數。大劑量服用會出現維生素B6中毒的症狀,甚至還能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形成維生素B6依賴症。美國醫學專家對300名生下神經系統畸形兒的母親調查發現,60%的母親在懷孕時過量服用維生素。孕婦有必要服用維生素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

七、忌用哪些中成藥和西藥

孕婦應忌用的中成藥有:牛黃解毒丸、大活絡丹、至寶丹、六神丸、小活絡丹、跌打丸、舒筋活絡丹、蘇合香丸、牛黃清心丸、紫血丹、黑錫丹、開胸順氣丸、複方當歸注射液、風濕跌打酒、十滴水、小金丹、玉真散、失笑散等。這些中成藥對孕婦均有明顯傷害,必須禁用。

孕婦慎用的中成藥有:藿香正氣丸、防風通聖丸、上清丸、蛇膽陳皮米等。

孕婦忌用的西藥如下。

抗癌藥物,如甲氨蝶呤、巰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白消安、環磷醯胺等,這些藥物在妊娠早期應用,可使胎兒發生無腦、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兔唇、齶裂、四肢發育異常等畸形。如果幾種抗癌藥物合用,致畸作用更強。即使胎兒倖存,出生後往往智力低下。

激素類藥,如可的松、潑尼松、睾酮、甲羥孕酮、黃體酮、雌激素、己烯雌酚等,可以引起早產、死產、無腦畸形、女胎男性化、男胎女性化、腦積水、內臟畸形、腦脊膜膨出等危害。

以上2類藥物肯定可使胎兒發生畸形,孕婦禁忌使用。

下面5類藥物可能使胎兒發生畸形,也不宜服用。

抗癲藥:妊娠期間服用撲癇酮、苯妥英鈉、三甲雙酮、苯妥英鈉,可使胎兒發生兔唇、小頭、耳異位、腦損傷、並指(趾)、出血、塌鼻、上瞼下垂,外生☆禁☆殖☆禁☆器異常等畸形。

抗甲狀腺藥:甲巰咪唑、卡比馬唑、丙基硫氧嘧啶及放射性碘劑,可使胎兒發生呆小病、甲狀腺功能不全、先天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及死胎等。

維生素類藥:維生素A和維生素D、維生素K,有可能使胎兒發生骨骼畸形、並指、齶裂、眼畸形、腦畸形及智力低下。

鎮靜安定藥:氯丙嗪、利眠寧、西地泮、氯苯那敏、布克利嗪、茶苯海明、美克洛嗪、苯海拉明等,在妊娠期使用,有可能使胎兒發生視網膜病、肢體畸形,兔唇、齶裂、血膽紅素增多、腦損傷、肝中毒、呼吸抑制等。

抗生素類藥物: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多西環素等,可使胎兒發生畸形、先天性白內障、腦假性腫瘤、骨發育不良、牙齒黃染、急性脂肪肝等;氯黴素、合黴素在妊娠晚期應用可能使胎兒發生血小板減少及肝損害等;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可使胎兒發生先天性耳聾和前庭損傷;磺胺類藥物在妊娠後期應用,可使胎兒發生膽紅素腦病等。

水楊酸鹽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等在妊娠早期應用,可引起胎兒腦及腎臟畸形;在妊娠晚期應用,可使胎兒發生肝臟損害和黃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