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食物可以加鹽嗎?

嬰兒腎臟未發育健全, 無法處理過多的鹽分, 加入鹽分到寶寶食物中會導致寶寶腎臟嚴重損害。 而且嬰兒所需要的鈉已從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獲取, 不需要另外補充。 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從小食用過多鈉會導致長大後患上高血壓, 尤其家族有高血壓病史的嬰兒。

如果不加鹽, 你可能會怕食物淡而無味, 因為你的味覺可能已習慣了鹹口味。 但請記住, 你的寶寶的味覺不發達, 他尚未偏愛鹹的口味!事實上, 您認為淡而無味的食品是完全可以被你的寶寶接受的。 畢竟, 他們還沒有經歷過什麼是鹹、什麼是淡的滋味和經驗呢。

Advertisiment

鹽對嬰兒和幼兒最高建議量為:

1歲前:每天少於1克鹽(即小於1/6茶匙鹽、少於400毫克鈉)

1至3歲:每天鹽2克(即1/3茶匙鹽、800毫克鈉)

初生嬰兒濕疹, 別擔心

初生嬰兒到兩個月左右, 臉上和頭部都容易出“油脂粒”, 這種“嬰兒濕疹”經過適當的處理, 大部分會自然痊癒, 媽媽不用過分擔心。

初生嬰兒體內仍然會受到在母體時荷爾蒙的影響, 皮膚會分泌多餘的皮脂, 加上汗水, 便會形成一種像暗瘡粉刺的“脂漏性濕疹”, 好發在0~4個月嬰兒, 容易發生於發線、眉毛等油脂分泌多的位置。

面對脂漏性濕疹, 可以塗上按摩油或凡士林, 清洗時要用低敏嬰兒用堿液, 輕輕打圈, 再慢慢清潔即可。 沖完涼不要忘了幫嬰兒擦嬰兒潤膚膏來保濕。

Advertisiment
天氣炎熱時出汗多, 即使不用頻繁洗澡, 也要用毛巾勤抹汗, 保持寶寶皮膚乾爽。

另外要注意的是嬰兒的指甲, 每天的生長速度快, 容易抓傷濕疹患處減慢復原, 要及時修剪指甲。

懷孕時的8個護齒小細節

口腔的健康能影響心臟或其他內臟的機能, 懷孕中的媽媽更要注意健康, 留意以下8項你要注意的口腔護理。

1.儘早做口腔檢查:大部分人都會在牙痛出現才見牙醫, 其實定期檢查牙齒是有必要的, 可檢查牙齦的健康, 預防牙周病, 尤其在知道懷孕後應儘早做一次檢查。

2.用牙線:用牙線可清潔牙縫污垢, 能有效預防牙周病。

3.洗牙:懷孕初期受荷爾蒙影響, 亦會容易影響口腔的環境, 還是儘早到牙醫那兒洗牙吧。

Advertisiment

4.孕吐後處理:孕吐後要徹底漱口, 但不要刷牙, 因為吐物的酸性已刺激牙齒, 用牙刷磨擦只會增加牙齦的負擔。

5.避免接受牙齒治療:尤其涉及照X光或藥物治療, 要避免射線或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6.徹底刷牙:徹底刷牙是預防牙齒疾病的第一步。

7.少吃容易殘留牙縫的食物:特別是花生類, 含糖分高的餅乾軟糖等, 刷牙也難以清潔, 孕媽媽要儘量少吃。

8.不要自己判斷:假如出現牙痛, 牙齦出血等症狀, 切忌自己判斷嚴重程度, 口腔的疾病不只影響自己身體, 也有可能影響胎兒健康, 不要輕視。

孩子不說話, 家長怎麼辦!?

孩子踏入1歲後, 普遍能理解父母對他們說的簡單話語。 不過孩子的口語能力和其理解能力相比, 就明顯地有很大的落差。

Advertisiment
不少孩子到了1歲半, 都不怎麼會說話。 想孩子多說話, 豐富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提升孩子說話的能力。

1.多和孩子互動

研究發現, 在寶寶出生頭兩年, 與父母互動時聽到的詞彙越多, 其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越快。 若父母想提升孩子的口語發展, 不妨多抽空和孩子進行互動。 每天早午晚和孩子唱一首歌, 孩子睡醒後抱孩子看看窗外的景色並加以解釋及進行角色扮演等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口語能力。

2.回應寶寶發出的聲音

寶寶到了四、五個月開始牙牙學語, 發出不少咿咿呀呀的聲音。 研究發現, 父母快速地回應寶寶發出的聲音, 能增進寶寶的語言技巧及說話的欲望。 因此, 當寶寶發出聲音時,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模仿寶寶的聲音, 和寶寶說話。 當然, 父母也可以用語言和寶寶聊天, 讓寶寶多接觸語言。

3.增加成功感

不少孩子一開始講話的時候會發音不正, 難以理解。 無論父母是否能聽明白, 都應給予寶寶正面的鼓勵, 從而提升寶寶自信, 令寶寶繼續想和別人溝通。 當然, 如果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時候, 父母也可以在旁提供協助, 幫助寶寶改善他們表達的能力。

4.不只播放純音樂

不少研究指出聆聽不同的聲音能幫助刺激寶寶大腦的發展, 播放兒歌當然也不例外, 由於兒歌的歌詞簡單, 加上重複的特性, 有助於語言發展。

寶寶便便知健康

每次提起寶寶的便便問題, 新手家長們都大感頭痛:便便太少, 怕寶寶便秘, 便便太多,又擔心寶寶腹瀉,究竟一天有多少次才算正常?

據營養學家表示,寶寶的體質不一,加上喂母乳與奶粉的分別,很難以次數來一概而論。初生至6個月的寶寶,喂母乳可以每天排便8至12次,大便會呈芥末黃色,質地較稀爛。餵奶粉的寶寶,一天可以有4至6次,大便會呈深黃或深綠色,質地較黏稠,有點像花生醬,兩種排便習慣都屬正常。

那麼父母又應如何界定寶寶是否有便秘問題呢?如果父母發現寶寶的大便愈來愈硬,排便時滿臉通紅,加上有哭鬧、煩燥不安的情況,就可能是便秘。如果寶寶發生便秘,父母可以嘗試餵奶後喂3至5茶匙開水,如果便秘持續,就要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對於進食奶粉的寶寶,便秘問題還可能與奶粉成分有關。奶粉中含有蛋白質成分,需要身體分泌活躍的酵素來消化。但初生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如果奶粉的蛋白質粒子太大,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或會留在腸道導致便秘問題。

孕婦攝取碘不足,可影響嬰兒智商!

准媽媽注意!一項英國的新研究指出,懷孕期間若孕婦攝取不足量的魚類、芝士或奶類等含碘食物,可影響嬰兒智商。

碘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重要元素,負責寶寶在母體內及幼年時期的腦部及神經發展。攝取碘不足可影響嬰兒的智商和閱讀能力,嚴重者更可損害認知能力。

雖然碘對嬰兒很重要,但似乎准媽媽們對此並不瞭解。該項研究同時發現,只有12% 的受訪孕婦有留意到攝取碘的重要性,更有多於八成受訪者完全不知道有攝取碘的需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孕婦每天該攝取250毫克的碘,而有四分之三受訪者的攝取量都低於此標準。同時,又有人誤以為深綠色蔬菜和食用鹽含有豐富的碘。

所以,如果想生一個聰明的寶寶,孕媽媽們謹記要多吃魚和奶了!

便便太多,又擔心寶寶腹瀉,究竟一天有多少次才算正常?

據營養學家表示,寶寶的體質不一,加上喂母乳與奶粉的分別,很難以次數來一概而論。初生至6個月的寶寶,喂母乳可以每天排便8至12次,大便會呈芥末黃色,質地較稀爛。餵奶粉的寶寶,一天可以有4至6次,大便會呈深黃或深綠色,質地較黏稠,有點像花生醬,兩種排便習慣都屬正常。

那麼父母又應如何界定寶寶是否有便秘問題呢?如果父母發現寶寶的大便愈來愈硬,排便時滿臉通紅,加上有哭鬧、煩燥不安的情況,就可能是便秘。如果寶寶發生便秘,父母可以嘗試餵奶後喂3至5茶匙開水,如果便秘持續,就要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對於進食奶粉的寶寶,便秘問題還可能與奶粉成分有關。奶粉中含有蛋白質成分,需要身體分泌活躍的酵素來消化。但初生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如果奶粉的蛋白質粒子太大,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或會留在腸道導致便秘問題。

孕婦攝取碘不足,可影響嬰兒智商!

准媽媽注意!一項英國的新研究指出,懷孕期間若孕婦攝取不足量的魚類、芝士或奶類等含碘食物,可影響嬰兒智商。

碘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重要元素,負責寶寶在母體內及幼年時期的腦部及神經發展。攝取碘不足可影響嬰兒的智商和閱讀能力,嚴重者更可損害認知能力。

雖然碘對嬰兒很重要,但似乎准媽媽們對此並不瞭解。該項研究同時發現,只有12% 的受訪孕婦有留意到攝取碘的重要性,更有多於八成受訪者完全不知道有攝取碘的需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孕婦每天該攝取250毫克的碘,而有四分之三受訪者的攝取量都低於此標準。同時,又有人誤以為深綠色蔬菜和食用鹽含有豐富的碘。

所以,如果想生一個聰明的寶寶,孕媽媽們謹記要多吃魚和奶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