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發育需“借力”大自然的幫助

讓孩子回歸自然, 不僅僅是讓他們知道在科技媒介之外, 如何在大自然裡自由自在地玩, 知道春夏秋冬, 知道風雨雷電, 而且, 也要讓他們懂得尊重自然和生命。 想想, 如果孩子看見昆蟲只想到"打死它", 那就真的糟糕了。

所以, 在這個春天來臨的時候, 我們帶上孩子, 一起走進大自然, 你會發現:大自然不但很神奇'它還能幫你帶孩子。

Bady可以做的事

視覺從剛開始只能看到黑白物體, 到逐漸看到彩色, 發育完善, 能追蹤運動中的物體。

新生兒出生後幾個月內, 大腦控制視覺和其他感官資訊的區域處於"瘋狂發育期",

Advertisiment
尤其是視覺發育最快的時期。 如果長時間呆在屋內, 無論父母給寶寶提供多少新鮮玩具, 給寶寶形成的視覺刺激都是有限的。 所以, 可以選一些漂亮的大自然的圖片給寶寶看, 然後慢慢帶他在陽臺上看看綠樹、接觸自然光。

3〜4個月大, 寶寶之間開始互相注意。 5個月, 開始交朋友了。

可以考慮該為他找個朋友了, 看他們在推車裡互相注視, 你會發現, 嬰兒之間的互相吸引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寶寶嗅覺的發育也需要剌激。

春天, 帶著寶寶走入花叢吧。 不同的花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嶄新的體驗。 不過, 你要留意寶寶是否對花粉過敏。

4〜6個月寶寶能趴著了。

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草地上放塊毛巾或毛毯, 讓寶寶自由接觸草地,

Advertisiment
親近自然。 抱寶寶遊玩的時候, 媽媽的抱姿最好採用是讓孩子面朝前, 媽媽一手托臀部, 另一手環繞孩子腰部, 這樣方便孩子頭部轉動, 觀察世界。

孩子多大時開始接觸大自然最適宜呢?

自然環境于孩子來說是無害的, 無論春夏秋冬, 因為室外的環境非人為所能創造, 是多元化的, 所以即使是小寶寶接近大自然, 也是沒有具體的年齡限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小寶寶的身體還未發育完全, 視覺及溫度調節能力還未成熟, 自我保護能力弱, 所以帶寶寶接觸大自然的時候, 要特別留意, 比如, 溫度不要過冷過熱, 避免接觸刺眼的光線, 遠離嘈雜的嗓聲, 保證在沒有危險的安全空間玩耍。

專家建議:

這個時期, 嬰幼兒認識世界主要通過感覺和動作來完成,

Advertisiment
而大自然正是提供動作與知覺發展的絕佳條件, 極大地刺激嬰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

對於小寶寶來說, 接觸自然可以從空氣開始, 比如進行空氣浴。 最初的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打開窗戶, 讓寶寶以此方式與空氣接觸。 之後慢慢過渡到帶寶寶出門, 開始在戶外活動, 但時間不要太長, 每次5~10分鐘較為適合, 其後再逐漸增加在戶外停留的時間。

Tips 大自然缺失症

理查洛夫的《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教大自然缺失症"兒童》中, 作者發明"大自然缺失症"一詞。 作者想要說明的這種症狀, 其實並不是醫學診斷, 而指的是人類因疏遠大自然而產生的各種缺失症, 例如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多發生理和心理疾病。

Advertisiment
而且, 他認為, 這樣的病症不只發生在兒童身上, 在成人、家庭, 甚至社區中都會出現。 並指出, 曾有研究顯示, 公園與露天場所的缺乏與蒿犯罪率、抑鬱症等都市弊病有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