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也有心理問題嗎

出生幾十天的嬰兒也會患心理病, 你信嗎?日前, 一對年輕夫婦抱著出生僅49天的嬰兒來到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 抱怨自己孩子喂飽后總是哭鬧不止, 不知如何是好。 結果醫生的診斷讓這對父母大吃一驚:孩子已有患心理病。

嬰兒也有心理病

原來這位年輕母親為了盡快恢復產前體型, 孩子未滿月就為她找了個小保姆照料, 自己什么也不管, 連晚上睡覺也是讓孩子跟著小保姆。 孩子得不到母愛、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懷中的樂趣, 因而以哭鬧"抗議"。 醫生忠告, 父母對嬰兒的情感需要熟視無睹,

Advertisiment
孩子是很容易引發心理疾患的。

時下, 因父母無視關愛和教育不當等原因, 引發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不斷增多。 很多案例表明,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病其實早在嬰兒階段就已經埋下隱患。

一份最新統計數據表明,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已從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 兒童心理專家杜亞松說, 臨床中兒童心理厭食癥、挑食癥很多, 而"禍首"就是自己的父母。 如為了減肥而節食的母親常常成為孩子的"榜樣", 兒童就很容易產生厭食;再如經常帶兒童吃油炸類的食物, 久而久之會引發兒童心理性挑食。

從嬰兒期到學齡前時期的心理疾患,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及時的矯治, 就會引發精神上的疾病, 后果不能低估。 心理學家告誡父母在關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時,

Advertisiment
也應該關注一下心理健康, 科學地對待孩子生活與學習, 使他們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長。

家庭缺陷對嬰兒心理的影響

父母感情不和, 他們養育的嬰兒也總顯得很憂郁。 這說明剛出生的嬰兒雖不明白父母間的微妙關系, 但是他們卻能敏感地警覺周圍發生的微妙變化。 如果夫婦每天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當然, 嬰兒不明白父母為什么吵架, 吵的內容是什么, 但他們卻能從中學會憎恨和仇視。 他們的神情也很憂郁, 這是一種非語言信息交流。

非言語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態度、說話的語氣、語調的高低等等。 這種信息作為言語信息的補充而存在,

Advertisiment
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出生到3歲的嬰幼兒來說, 他們還不懂許多道理, 他們很容易在情緒上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因此可以說, 非言語信息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父母在家中經常無故發火, 常給孩子臉色看, 這容易使孩子性格變得膽小、內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