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的壞脾氣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有這樣一段故事, 主人公對自己的媽媽充滿感激之情:“有一次我打開冰箱, 右手去拿大罐牛奶, 結果沒拿穩, 手一松, 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 當時, 我嚇呆了, 縮在牆角, 因為牛奶灑滿廚房的地上, 媽媽可能會罵我。 可是, 當媽媽走過來看到時, 卻說:‘哇!我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 好漂亮哦!’我聽媽媽這麼一講, 突然就不害怕了。 這時媽媽又對我:‘你好厲害哦, 媽咪長這麼大, 都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海洋耶, 你願意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乾淨?’後來媽媽就拿著抹布、水桶等用具, 帶著我一起把廚房打掃一遍,

Advertisiment
廚房很快變得乾淨無比。 這時, 媽媽又把我先前打翻的塑膠牛奶罐裝滿水, 放進冰箱, 然後再教我, 怎麼拿才不會打翻。 就是必須用雙手一起拿, 這樣牛奶才不會松掉, 才不會打翻在地上。 ”

當我們的媽媽還有爸爸們看到這樣的結果, 慨歎這位媽媽的克己功夫和教育的技巧, 因為我們現實中面對這種情況更多人會大發雷霆的。 其實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 覆水難收時, 你發再大的脾氣, 也於事無補, 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相反大聲責駡孩子, 還會產生新的問題, 使孩子更害怕、更恐懼, 形成孩子懦弱膽小的失敗型個性。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 經常在孩子身上亂發脾氣, 將為孩子做出不良的示範。

Advertisiment
家長[微博]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 就應該磨練孩子的自製力。 而要做到這一點, 家長要從自身做起, 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 脾氣是可以控制的!

我自己也經常發脾氣, 雖然不是撒在孩子身上, 但孩子也造成深深傷害。 由於在生活的某一段時間內, 為了一個事件經常和愛人爭吵, 足有幾年的時間, 慢慢這種心結沉澱在心底, 經常為一點事情就一觸即發, 女兒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 一旦發現我們不高興, 心情就低落。 儘管偶爾有不和諧, 但就像傷疤一旦觸動痛是永遠的。

在我的朋友中, 也不乏性情中有火爆的歷史, 但好在知錯就改了, 我為他們的孩子高興而起舞。 相信我們都是愛孩子的, 只是不知厲害、不懂得分寸,

Advertisiment
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孩子。 實際上, 現在的孩子非常能理解父母, 只是有時我們並不懂得尊重孩子。

目前, 我們在職場中, 特別是上班族媽媽要兼顧公司工作與家務兩項職責, 因此時常會忙得焦頭爛額。 人若是長時間負擔超出自己體力和能力範圍的事務, 難免會引發煩躁情緒。

當身心俱疲之時卻仍有堆積如山的事務等著她去處理, 任誰都會感到煩躁不堪。

儘管如此, 但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大發脾氣, 或顯露出自己暴躁的一面。 壞事往往會比好事給人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尤其是對成長中的孩子, 他們的特性是只會記住刺激性強烈或自己印象頗深的東西。 即使你只在孩子面前發過一次脾氣,

Advertisiment
孩子印象中你也是一位情緒煩躁、充滿抱怨的母親, 而那種親切、溫柔的形象將蕩然無存。

“我是你媽媽, 你不聽話, 我就有權利向你發脾氣!”父母不要以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可以任意對孩子施為, 其實孩子是屬於社會和他自己的。 父母這種不尊重孩子感受的舉動, 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 一方面, 孩子可能會由於害怕父母, 而變得性格懦弱, 對父母言聽計從、逆來順受;另一方面, 孩子也可能對父母產生憎惡情緒, 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

我們的媽媽要勇於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 “媽媽以前經常對你發脾氣是不對的, 媽媽現在鄭重地向你道歉, 你會原諒媽媽的, 以後媽媽會改掉那個壞毛病的。 ”

以至於在任何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再苦再累再不順心也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醜陋的那一面錄下來, 歇斯底里, 簡直像個瘋子。

家人間發生磕磕碰碰的事也是在所難免, 但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互諒解, 儘量避免發生正面衝突。

人的脾氣的好壞和人的性格有關, 而人的性格又和人的德行有關, 而德行是不可能裝的出來的, 德行是要靠自己一點一滴去修養的。

脾氣暴躁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衝動的人, 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常僅憑藉自己的感性認識去處理問題, 這是非常不好的。

脾氣暴躁的人會常常說話以及為人處事會帶有強烈的進攻性, 這樣不僅給別人的印象不好, 也在別人忍耐你的同時助長了你暴躁的脾氣。

脾氣暴躁的人通常都缺乏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其實也很好鍛練,當你在做一件你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的時候,若停止做這件事除了會讓你有不愉快的感覺以外沒有任何損失的話,就強逼自己立刻停止,不去做。

對於已經意識到自己缺點的媽媽爸爸們,心的調整是一方面,行動中克制不良行為還是需要方法的,以下是一些經典的步驟,請你對照而行動。

檢查自己,媽媽應該時時仔細檢查自己,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自己的心態會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會容易在孩子的身上發脾氣,然後媽媽要提前進行克制與預防。

提前彩排事前設想,在什麼情況下,自己應當作出什麼樣的積極反應,然後在腦海中模擬這種反應。你還可以演家庭小品。孩子或其他家長扮演“孩子”,你扮演“成功家長”。模擬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表演“成功家長”的各種表現,自然你的脾氣就會變好。

獎罰自我,每發一次脾氣,就給你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每克制一次脾氣,就給你自己一個小獎勵。並讓孩子對你監督,這樣會促使你更加克制自己的脾氣。

改變一下環境,我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我就放下手裡的工作,整理書櫃,整理寫字臺,換一換牆上的成功標語,不一會,我的心情就會好很多。

小步前進,要求合理,媽媽不要對孩子與自己提過高的要求。不要試圖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績或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否則一旦沒有達到目標,就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每天給孩子制定一步他們能實現的目標。比如吃飯不好好吃,那麼第一步就要求他一到吃飯時間,就準時坐到飯桌前。當孩子達到這一步時,就進行讚揚和鼓勵,然後再進行第二步。我想不久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就會改掉的,而媽媽的脾氣也會變好。

製造提示物,林則徐常把一塊寫著“制怒”的木牌放在案上,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媽媽也不妨仿效林則徐的這種做法,製造不生氣的提示物,一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在孩子身上亂發脾氣。

這六種方法有助你對發脾氣的克制。堅持下去,你就會成為一位耐心的孩子熱愛的好媽媽。

本文選自《桌上的唐老鴨的博客》的新浪博客

脾氣暴躁的人通常都缺乏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其實也很好鍛練,當你在做一件你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的時候,若停止做這件事除了會讓你有不愉快的感覺以外沒有任何損失的話,就強逼自己立刻停止,不去做。

對於已經意識到自己缺點的媽媽爸爸們,心的調整是一方面,行動中克制不良行為還是需要方法的,以下是一些經典的步驟,請你對照而行動。

檢查自己,媽媽應該時時仔細檢查自己,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自己的心態會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會容易在孩子的身上發脾氣,然後媽媽要提前進行克制與預防。

提前彩排事前設想,在什麼情況下,自己應當作出什麼樣的積極反應,然後在腦海中模擬這種反應。你還可以演家庭小品。孩子或其他家長扮演“孩子”,你扮演“成功家長”。模擬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表演“成功家長”的各種表現,自然你的脾氣就會變好。

獎罰自我,每發一次脾氣,就給你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每克制一次脾氣,就給你自己一個小獎勵。並讓孩子對你監督,這樣會促使你更加克制自己的脾氣。

改變一下環境,我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我就放下手裡的工作,整理書櫃,整理寫字臺,換一換牆上的成功標語,不一會,我的心情就會好很多。

小步前進,要求合理,媽媽不要對孩子與自己提過高的要求。不要試圖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績或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否則一旦沒有達到目標,就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每天給孩子制定一步他們能實現的目標。比如吃飯不好好吃,那麼第一步就要求他一到吃飯時間,就準時坐到飯桌前。當孩子達到這一步時,就進行讚揚和鼓勵,然後再進行第二步。我想不久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就會改掉的,而媽媽的脾氣也會變好。

製造提示物,林則徐常把一塊寫著“制怒”的木牌放在案上,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媽媽也不妨仿效林則徐的這種做法,製造不生氣的提示物,一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在孩子身上亂發脾氣。

這六種方法有助你對發脾氣的克制。堅持下去,你就會成為一位耐心的孩子熱愛的好媽媽。

本文選自《桌上的唐老鴨的博客》的新浪博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