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當心五種牢騷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寶寶, 不過當媽媽工作回來已經精疲力盡, 寶寶還是吵鬧、任性, 即使再疼愛, 再好脾氣的媽媽也會有忍不住發火的時候。 可能在媽媽看了隨口說的一句責備, 卻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了陰影。 所以媽媽你們在責駡出口時請先三思。

很多家長以為, 孩子還小, 要教要說理, 要擺的架子。 其實, 這種想法並不可取。 也許, 媽媽隨口的一句話, 例如, “隔壁家的小強就比你乖多了”, 就很有可能傷害到寶寶脆弱的自尊心, 這樣長期下去, 最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 孩子會感覺爸爸媽媽不再愛他,

Advertisiment
要求進步的動力也越來越小了。

不分青紅皂白的責怪

1、不問青紅皂白就責怪

很多家長往往會認為寶寶年紀還小, 還不懂得什麼是自尊心。 其實, 3—6歲正是孩子自尊心發育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候的他們, 對於外界評價極其敏感。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們稍不注意就會挫傷到寶寶的弱小心靈。 如果寶寶作業沒有完成, 或者被老師批評了, 加入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和事情緣由, 就開始責怪寶寶。 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抑, 不僅會對寶寶以後的身心發展會帶來不良影響, 還很有可能讓寶寶失去正確的是非觀。

媽媽們在日常生活總, 應該小心注意自身的情緒變化, 尤其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 要避免寶寶認為自己是爸爸媽媽的“出氣筒”。

Advertisiment

同時, 家長還需要細心留意寶寶是否建立了初步的自尊心?這時候媽媽應注意保護和和給予寶寶正確的引導。 即便是寶寶做錯了事, 也不需要急著去責怪他。 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 弄清楚事情的動機和緣由, 幫助寶寶找出犯錯的原因, 再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 要讓寶寶覺得, 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是能夠傾訴的好朋友。 讓寶寶在一個有愛的環境裡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2、懲罰不適當

提及“懲罰”二字, 傳統教育一般認為是“不打不成材”。 那麼, 對於年幼的寶寶而言, 他們做錯了事, 該不該以打罵來懲罰呢?狠狠的教育一番是否就能讓寶寶知道錯誤了呢?

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寶寶在受到懲罰後,

Advertisiment
並不知道自己受懲罰的原因和理由。 這樣既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也不能説明寶寶改正自己的缺點。 或者寶寶為了怕更多的懲罰, 只好在表面接受你的教育, 但內心卻不真正接受。 這樣長期下去, 不僅會讓寶寶產生一種逆反心理, 甚至有可能給寶寶錯誤的引導, 成為寶寶的模仿對象:讓寶寶以為做錯了事, 就要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

在實際操作中, 媽媽們實行“懲罰”的時候需要掌握好度。 建議媽媽們可以想一些比較有趣的懲罰小辦法。 比如, 簡單的角色扮演。 讓寶寶親自體驗自己哪裡犯錯了。 或者跟寶寶來個約法、規定之類的軟懲罰, 讓寶寶可以開心的接受懲罰時, 也能反思到自己哪裡是錯誤的。

Advertisiment

隨意嚇唬孩子

3、隨意嚇唬寶寶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也聽過媽媽們說的“謊話”。 很多家長們會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再不睡覺就叫妖怪抓走你”之類的謊話。 其實這樣的隨意嚇唬是不利於寶寶的成長的。 一位早期教育專家這樣說:“不要讓孩子的心靈裝進恐懼、憂慮、悲傷、憎恨、憤怒和不滿, 這些情緒和情感不利於孩子的神經, 影響身體健康。 ”長期在這種氛圍環境成長, 會讓寶寶的性格變得膽怯, 自卑, 使他喪失信心。

在這裡建議, 對待寶寶還是要細心的呵護, 指引他應該怎樣去克服困難, 而不是隨意嚇唬寶寶。 很多媽媽對寶寶成長中的獨立入睡比較頭疼。 寶寶往往習慣了與父母同間臥室入睡, 突然面對要自己一個人入睡,

Advertisiment
寶寶會顯得非常緊張與恐懼。 這時的媽媽如果再嚇唬寶寶, 只會讓寶寶更害怕, 即便是真的把寶寶哄睡了, 也只能是暫時性的。

對於孩子而言, 他們更需要的是正面的引導。 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 瞭解他真正恐懼的是什麼, 然後通過講故事或者做遊戲等方法, 讓寶寶逐漸過渡, 消除他的恐懼感和緊張情緒, 從而習慣自己一個人睡覺。

4、對孩子要求過高

時下, 社會競爭越發激烈, 很多年輕媽媽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態, 認為自己的寶寶不能輸在起跑點上, 更有不少家長希望把寶寶從小就培養成為人們口中的“小神童”。 於是, 從幼稚園開始, 就讓孩子參加鋪天蓋地的興趣愛好班, 以便寶寶能夠全能發展;一旦寶寶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媽媽們就迫不及待的想讓寶寶獲取更高的界別或者更多的獎項。

專家認為:“ 當父母按照自己的期望,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時,孩子的生活就更多地被父母的期望佔據了。當他想到別的孩子都可以快樂地玩耍的時候,他就會因為自己的處境而變得悲觀起來。如果孩子總是處於這種生活環境中,他就會感覺生活很壓抑,更不會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了。”

對孩子要求過高

強迫寶寶達到大人們制定的一個標準,會讓寶寶覺得,如果沒有達到要求,自己就會有負罪感和內疚感。媽媽們不妨多多瞭解一下寶寶自己的興趣,讓寶寶能夠較多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同時,要善於多多鼓勵寶寶,哪怕孩子只取得了小小的進步,媽媽也要誇獎他,讓寶寶更加自信。同時,營造一個輕鬆的環境。讓寶寶覺得學習是愉快的,也可以更好地培養他的學習興趣。

5、與別家孩子進行盲目攀比

對於“望子成龍”的媽媽們來說,為了讓自己家孩子獲得進步,往往愛拿別家的孩子優點來進行比較。不少媽媽都會說“你看下隔壁鄰居家的孩子比你乖巧多了”、“看看你的同學比你進步打多了”之類的比較語言。

適當的攀比的確可以激發孩子的競爭心。但盲目的去做攀比,拿孩子的短處與別家孩子的長處比較,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從而變得自卑和充滿挫敗感。年幼的孩子甚至會因為父母不恰當的攀比而失去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如人會被大人拋棄。

對於媽媽們來說,保持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不足之處極其重要。要明白這只是暫時的,平時生活中應當儘量給予鼓勵和支持。例如,孩子會玩某個較難的遊戲了,考試成績有了進步,這些都是誇獎孩子的好理由。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點都是不同的,父母應當在接受與承認孩子差異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取長補短。不同的孩子優勢和天賦都不同,與其盲目的與別家孩子比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如讓孩子去自由發揮自己的長處,保持原有的那份自信心。

媽媽們就迫不及待的想讓寶寶獲取更高的界別或者更多的獎項。

專家認為:“ 當父母按照自己的期望,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時,孩子的生活就更多地被父母的期望佔據了。當他想到別的孩子都可以快樂地玩耍的時候,他就會因為自己的處境而變得悲觀起來。如果孩子總是處於這種生活環境中,他就會感覺生活很壓抑,更不會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了。”

對孩子要求過高

強迫寶寶達到大人們制定的一個標準,會讓寶寶覺得,如果沒有達到要求,自己就會有負罪感和內疚感。媽媽們不妨多多瞭解一下寶寶自己的興趣,讓寶寶能夠較多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同時,要善於多多鼓勵寶寶,哪怕孩子只取得了小小的進步,媽媽也要誇獎他,讓寶寶更加自信。同時,營造一個輕鬆的環境。讓寶寶覺得學習是愉快的,也可以更好地培養他的學習興趣。

5、與別家孩子進行盲目攀比

對於“望子成龍”的媽媽們來說,為了讓自己家孩子獲得進步,往往愛拿別家的孩子優點來進行比較。不少媽媽都會說“你看下隔壁鄰居家的孩子比你乖巧多了”、“看看你的同學比你進步打多了”之類的比較語言。

適當的攀比的確可以激發孩子的競爭心。但盲目的去做攀比,拿孩子的短處與別家孩子的長處比較,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從而變得自卑和充滿挫敗感。年幼的孩子甚至會因為父母不恰當的攀比而失去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如人會被大人拋棄。

對於媽媽們來說,保持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不足之處極其重要。要明白這只是暫時的,平時生活中應當儘量給予鼓勵和支持。例如,孩子會玩某個較難的遊戲了,考試成績有了進步,這些都是誇獎孩子的好理由。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點都是不同的,父母應當在接受與承認孩子差異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取長補短。不同的孩子優勢和天賦都不同,與其盲目的與別家孩子比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如讓孩子去自由發揮自己的長處,保持原有的那份自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