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學會與孩子溝通

我的一些朋友、甚至我的先生都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我的三個孩子每個人都可以說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話?要知道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孩子大多不會講中文, 或者講起中文來音調很奇怪, 像是唱歌一樣, 這是因為英語不像漢語, 沒有四聲音調的緣故。 總之, 中文在他們眼裡是非常難學的。

我的先生在三個孩子的成長期都非常忙, 所以我陪孩子更多一些, 三個孩子中文講得好, 就是因為我在家長期用中文和他們講話, 就像學英語練聽力一樣, 聽得久了, 說得多了, 孩子不知不覺就掌握了。

對此,

Advertisiment
我想和做母親的讀者多講一講, 因為母親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一些, 溝通也更充分一些。 有些媽媽向我訴苦:自己的兒子越大, 和自己越沒話說;或者自己女兒越大, 越嫌棄自己“土”。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看做積極的信號, 轉變觀念, 開動腦筋, 滿足孩子對我們溝通的需求。

比如, 媽媽也完全可以和兒子聊體育。 自己不懂, 就讓兒子當講解員, 通過給自己“掃盲”, 讓孩子產生當“老師”的滿足感。 共同話題一多, 母子之間就很容易拉近距離。 通常女兒的“rolemodel”(學習榜樣)就是母親, 被女兒嫌棄的媽媽要更努力一些。

有一個媽媽為了瞭解女兒, 50多歲自學上網, 每天和女兒用QQ聊天, 這讓女兒刮目相看。 其實父母被“嫌棄”, 往往不是形象上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而是做父母的跟不上時代, 不學習新事物。 父母不要給孩子定位, 更不要輕易給自己設限, 家長要通過實際行動靠近孩子, 這樣的溝通態度會讓孩子敬佩、感動。

成功的親子溝通包含理解、關懷、接納、依賴和尊重。 家長不要總把話題局限在學習和成績上, 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使孩子和自己的心貼近。 真正的教育就蘊藏在生活細節當中, 真正的教育者要做到有心而無痕。 但願我們的家長都能學會換位思考, 做孩子的情感安全基地, 早日和孩子建立起深入暢通的溝通模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