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此焦慮怎麼教好孩子?

1、對於一個家庭來講, 你是樹根, 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 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 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 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 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 當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 那是你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 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 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意味著“頭腦”, 孩子代表著“心”。 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 那是“頭腦”出了問題。 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為, 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 那是誰的問題?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是你,

Advertisiment
你創造了一些問題概念, 然後你投射在孩子身上。 是你眼花, 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醜陋的石頭。

如果你認為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一定先反過來, 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 就像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 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2、你自己的恐懼越多, 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 你就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你的恐懼越大, 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掌控。 你越恐懼, 你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 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 掌控者是頭腦, 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 他們像水一樣流動, 很難被掌控。 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 越抓不住,

Advertisiment
越駕馭不了, 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 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 小孩是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真是這樣嗎?沒有你的恐懼, 沒有你的壓制或判斷, 他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 這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

3、當你是一個完全無懼的父母時, 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長

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後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 如何才能使一個小孩長大以後呈現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讓他按照天性成長。 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 他長大以後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 但是如果不是那樣, 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 成年以後, 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 但是他的智慧心將發揮不足。

Advertisiment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啊!他會擔心小馬在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 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他會擔心, 這樣地放任著小馬, 它以後怎樣, 它長大會如何, 等等。 你怎麼敢對你的小孩撒手?你沒有那麼大的勇氣。 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上, 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 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 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然無邊的天空大地。

4、你知道什麼對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嗎?

在孩子面前, 我們似乎都是上帝。 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 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我們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最好, 我們知道什麼樣的道路對他最好。

Advertisiment
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 你真的知道什麼對你的小孩最好嗎?以你的“知道”來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 把你認為是好的或對的東西強加給你的小孩, 那簡直是一種挾持。 你在挾持他的生命自由, 你在挾持他的心。

在那無明中, 以愛或對他好的名義, 你對你的小孩做過多少蠢事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在無明中時, 你怎樣對待自己, 你就怎樣對待他人。 你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你的小孩, 你用責備自己的方式責備他。 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 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你管得越多, 他越成為你。 你管得越多, 他越成為你不希望他成為的那部分——越成為你內心中所討厭的自己的那個形象。

Advertisiment
只有你管他越少, 他才會越來越不像你, 他才會越來越發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沒有的新的部分。

你確定什麼樣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該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你是上帝嗎?如果你真的是上帝, 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 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己成長。 看, 那天底下的眾生——老虎、獅子、螞蟻、蜜蜂, 哪一個不是它們自己在成長, 上帝可沒有操控它們的人生道路。

5、知識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 這是個錯覺。 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 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 都拼命地往自己的頭腦裡裝知識, 這也導致他們的教育模式是這樣。 家長們在自己身上的“希望”過期了以後, 他們把曾經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而這有什麼用處?你只不過是在往一台電腦的硬碟上多儲存一些資料而已。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裡面的空。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法師開示:學習不是為了記住知識,而是為了喚醒愛心,引爆智慧。知識專用,智慧通用。知識不是力量,知識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6、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著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為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法師開示:真正的教育是喚醒內在的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和愛。

覺者沒有教育的概念,因為他們不需要教育。老子從未提倡過教育,因為他處在了道的源頭。萬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給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7、別把孩子當“人質”

因為家長心存恐懼,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在無意識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我安全感的“人質”。你必須變成優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麼能夠安心?瞧,家長們在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脅物了。

當一個小孩是一個家庭中的“人質”時,你猜,這個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變成了整個社會或家庭的內在恐懼之河上的波濤,他當然無法獲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當你恐懼,他能感受到恐懼,即使他很小;當你放鬆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資訊。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來。對於覺悟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藉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你的“人質”?來檢點一下你自己。盤查你內心的恐懼,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開始。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治療,它治療的正是人類之心的恐懼和愚癡。

8、真正的愛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愛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嗎?當一個人內心還存有恐懼時,他對另一個人的愛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愛是什麼?並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給他,也不是他要什麼你都能滿足或給予。真正的愛和此無關。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它沒有要求,它裡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它像太陽給予萬物光和熱一樣,給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來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試圖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無論如何你都愛他,怎麼樣你都愛他,你的愛甚至和他無關。這才是真正的愛。這愛像老天對萬有的態度一樣,給予你但對你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他對你無為。

如果把這個標準稱為真愛的標準,那麼來檢點一下你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真愛。你期待他學習好,你期待他做個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經暗地裡帶給他多少壓力嗎?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壓力。這對小孩的成長有好處嗎?我們對我們的小孩沒有期待,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這才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

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並不比對孩子有更多所謂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覺得是這樣嗎?在對待小孩的問題上,來重新思考一下你的愛,那是不是真正的愛?

9、存在一個親子關係嗎?

在當代的幼稚教育中,我們非常強調親子關係,但存在一個所謂的親子關係嗎?其實,整個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個你與他人的關係。所有關係的本質都是你與自己關係的投射。你與你念頭的關係是你與整個世界關係的母體。你所有外在的關係,都是這一關係的投射。因此,嚴格地說,像不存在其他人際關係一樣,也不存在一個親子關係;因為對一個具體的你來講,不存在一個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個內在的小孩。你對你內在小孩的態度,就是你與你外在小孩的關係。

10、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

在教育之中,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這是在根子上解決問題。沒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就不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個小孩只是家庭和社會之樹上的一枝花朵,它開出了家庭或社會的優點,同時它把整個家庭或社會隱藏的毛病也給開出。如果一棵樹長的花朵有了毛病,我們通常就要深入樹根去治療,而不僅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小孩出了問題,我們該深入何處對他加以幫助呢?顯然,家庭和社會是根源。

原來的宇宙是沒有問題的,那是一個無問題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發現了問題,那問題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當心不向宇宙投射問題,宇宙怎會生出自己的問題?如果你處在一個問題重重的世界,那麼,反諸向內,去探究你的心。問題一定出現在那裡,是投影儀出問題了。

11、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們對人生問題深入探索就會發現:當你沒問題了,整個世界的問題就結束了。如果我還發現世界是有問題的,那一定是我還有問題。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納這個世界的時候,那說明我的心還沒有實現它自己的圓滿。看到世界是圓滿的,只是見證自己內在圓滿的一個結果。

如果我在孩子問題上,存在著焦慮、擔心或要求,那一定說明我的內心還深藏恐懼、狹隘的見解、自以為是、好為人師等無明之相。當我不是安守在覺知上,我問題重重。當我問題重重時,我一定正在我的念頭上生死翻滾。無論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只要我還痛苦、焦慮或擔心,就一定沒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沒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種自醒,一種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實現孩子的圓滿之中,你必圓滿你自己。同樣的道理,你在圓滿自身的過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圓滿。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結果,內在世界給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借著你有一個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來實現整個存在的圓滿。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內勸導你自己。

他們把曾經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而這有什麼用處?你只不過是在往一台電腦的硬碟上多儲存一些資料而已。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裡面的空。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法師開示:學習不是為了記住知識,而是為了喚醒愛心,引爆智慧。知識專用,智慧通用。知識不是力量,知識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6、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著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為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法師開示:真正的教育是喚醒內在的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和愛。

覺者沒有教育的概念,因為他們不需要教育。老子從未提倡過教育,因為他處在了道的源頭。萬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給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7、別把孩子當“人質”

因為家長心存恐懼,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在無意識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我安全感的“人質”。你必須變成優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麼能夠安心?瞧,家長們在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脅物了。

當一個小孩是一個家庭中的“人質”時,你猜,這個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變成了整個社會或家庭的內在恐懼之河上的波濤,他當然無法獲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當你恐懼,他能感受到恐懼,即使他很小;當你放鬆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資訊。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來。對於覺悟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藉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你的“人質”?來檢點一下你自己。盤查你內心的恐懼,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開始。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治療,它治療的正是人類之心的恐懼和愚癡。

8、真正的愛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愛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嗎?當一個人內心還存有恐懼時,他對另一個人的愛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愛是什麼?並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給他,也不是他要什麼你都能滿足或給予。真正的愛和此無關。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它沒有要求,它裡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它像太陽給予萬物光和熱一樣,給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來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試圖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無論如何你都愛他,怎麼樣你都愛他,你的愛甚至和他無關。這才是真正的愛。這愛像老天對萬有的態度一樣,給予你但對你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他對你無為。

如果把這個標準稱為真愛的標準,那麼來檢點一下你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真愛。你期待他學習好,你期待他做個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經暗地裡帶給他多少壓力嗎?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壓力。這對小孩的成長有好處嗎?我們對我們的小孩沒有期待,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這才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

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並不比對孩子有更多所謂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覺得是這樣嗎?在對待小孩的問題上,來重新思考一下你的愛,那是不是真正的愛?

9、存在一個親子關係嗎?

在當代的幼稚教育中,我們非常強調親子關係,但存在一個所謂的親子關係嗎?其實,整個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個你與他人的關係。所有關係的本質都是你與自己關係的投射。你與你念頭的關係是你與整個世界關係的母體。你所有外在的關係,都是這一關係的投射。因此,嚴格地說,像不存在其他人際關係一樣,也不存在一個親子關係;因為對一個具體的你來講,不存在一個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個內在的小孩。你對你內在小孩的態度,就是你與你外在小孩的關係。

10、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

在教育之中,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這是在根子上解決問題。沒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就不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個小孩只是家庭和社會之樹上的一枝花朵,它開出了家庭或社會的優點,同時它把整個家庭或社會隱藏的毛病也給開出。如果一棵樹長的花朵有了毛病,我們通常就要深入樹根去治療,而不僅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小孩出了問題,我們該深入何處對他加以幫助呢?顯然,家庭和社會是根源。

原來的宇宙是沒有問題的,那是一個無問題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發現了問題,那問題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當心不向宇宙投射問題,宇宙怎會生出自己的問題?如果你處在一個問題重重的世界,那麼,反諸向內,去探究你的心。問題一定出現在那裡,是投影儀出問題了。

11、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們對人生問題深入探索就會發現:當你沒問題了,整個世界的問題就結束了。如果我還發現世界是有問題的,那一定是我還有問題。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納這個世界的時候,那說明我的心還沒有實現它自己的圓滿。看到世界是圓滿的,只是見證自己內在圓滿的一個結果。

如果我在孩子問題上,存在著焦慮、擔心或要求,那一定說明我的內心還深藏恐懼、狹隘的見解、自以為是、好為人師等無明之相。當我不是安守在覺知上,我問題重重。當我問題重重時,我一定正在我的念頭上生死翻滾。無論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只要我還痛苦、焦慮或擔心,就一定沒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沒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種自醒,一種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實現孩子的圓滿之中,你必圓滿你自己。同樣的道理,你在圓滿自身的過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圓滿。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結果,內在世界給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借著你有一個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來實現整個存在的圓滿。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內勸導你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