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交友的問題, 一直是爸媽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問得多的, 比如, 孩子被欺負了, 怎麼辦?孩子們在交往中發生爭搶, 怎麼處理?等等。 除此之外, 還有一個問題被問及的頻率比較高, 那就是, 怎樣讓孩子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如, 一位媽媽問:

羅靜老師, 您好!我有個女兒3歲半了。 最近她在跟一個好朋友一起玩時, 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

兩人正玩得很好的時候, 那個女孩突然發現另一個認識的小朋友, 就會對我女兒說, 我不跟你玩了, 你到別處去玩。 然後, 我女兒落單了, 很難過的表情。

女兒問我:“她為什麼不跟我玩了?”我說:“她跟你玩的,

Advertisiment
等下還會跟你玩。 ”顯然這樣的回答幫不了她, 她還是站著不動, 很難受。 這種事發生很多次了。 遇到這種事, 我應該怎麼做呢?我又如何讓孩子成為更受同伴歡迎的人呢? 在這個案例中, 孩子碰到了被同伴拒絕的人際交往問題, 然而媽媽的回答卻在回避問題, 並未給出恰當引導。

對此, 我的建議是:

1. 給予孩子共情。 如, 問“寶貝, 好朋友跟別人玩不跟你玩, 你有些傷心是不是?”及時關注和回應她的情緒。 因為小夥伴不跟自己玩了, 孩子很可能會因此懷疑自己, 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 不被喜歡的, 不被接納的。 於是, 父母的接納就尤其顯得重要。

2.維護孩子的自我。 當孩子向大人就遇到的人際問題進行詢問時,

Advertisiment
其實是求助的信號。 這時大人可以給孩子客觀的解釋, 比如告訴孩子:她現在選擇跟別人玩了, 那是她自己的事, 並不是你的錯。 如此幫孩子區分出人際中“你”和“他人”之間必要的界限, 維護“我”的完整。

3.要給孩子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 教給孩子一些互動技巧:“寶貝, 下次你可以主動問問他們願不願意三個人一起玩, 比如你可以提議你們一起去做一個新遊戲。 如果他們不願意, 你可以再找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啊。 ”再或者, 進一步引導孩子:“接下來, 你覺得/你想怎麼辦呢?”

至於讓孩子成為更受同伴歡迎的人, 有更好的人緣, 結交更多的朋友, 爸媽們在平時的生活中, 還需要教會孩子一些社會化的技巧,

如:

1.展示給孩子看, 如何正常地與人打招呼、交往

Advertisiment

就是自然而然展示給孩子, 正常的人際交往是怎樣的。 不要強迫孩子主動打招呼, 這會給孩子帶去壓力。 要知道, 不是你說什麼, 孩子就會做, 而是你做了, 孩子就能學會如何做。

另外, 記得當著外人的面, 不要隨意給自己孩子貼標籤, 比如“我家孩子太內向啦, 不愛說話”這樣的話。 這些話, 不僅損傷孩子的自信, 而且很輕易會熄滅掉一個孩子開口、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欲望。

2.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個性特點

有的孩子只喜歡和一兩個固定同伴一起玩, 於是父母們常常問我:“羅老師, 孩子只和固定的孩子玩, 會有影響嗎?”其實, “朋友”數量的多少並沒有那麼高的參照價值。 父母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的朋友多少, 而是與朋友相處時候的品質。

Advertisiment

也有的孩子不愛大聲嚷嚷, 在人群中顯得安靜了些。 於是父母眼羨那些在一群孩子裡頭大嗓子的孩子, 認為看起來更開朗。 但事實上大嗓門並不意味著說服力。 所以, 我們仍然應該以關注孩子同伴交往中友誼維繫的時間、協作關係等為主。

3.多進行家庭遊戲, 教會孩子說“需要我幫你嗎”、“你能幫助我嗎”、“讓我們一起吧”

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是建立在遊戲基礎上的。 遊戲可以教會孩子各種應對外界的常識, 以及規則。 所以, 平時最好能有固定的家庭親子遊戲時間, 通過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 幫孩子學會分享、合作的技巧。

“需要我幫你嗎”顯示的是一種積極的、主動承擔的態度;“你能幫助我嗎”不是示弱,

Advertisiment
而是一種懂得求助的能力;“讓我們一起吧”, 可以用在分享的時候, 也可以用來提議某次協作。 另外, 初次介入一個陌生群體時, 需要教會孩子詢問:“我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嗎。 ”同時, 告訴孩子, 被拒絕是正常的, 我們可以找別人玩, 或者稍後再試試。

4.帶孩子接觸更多小朋友

不少父母過度保護孩子, 或者由於個人性格原因, 不太帶孩子去“湊熱鬧”。 實際上, 多帶孩子去公園、廣場等有較多小朋友的地方玩兒, 對孩子來說, 都是很寶貴的社交演練。

也可多帶孩子去找同事或親友家的比較大的孩子玩, 帶一帶。 大孩子一般已經習得了基本的社交技巧, 小孩子通過模仿學得更快。

平時的親子閱讀、親子互動過程中, 也可以不經意(至少裝的不經意一點)給孩子講講怎麼交朋友, 或者給他看看這方面的繪本。

最後,還要提醒爸媽們:足夠的安全感、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社會化的過程更順暢,因為父母恰當的愛與回應,會內化為孩子對自我價值的確定、對自己的認可和喜歡。真正喜歡、尊重自己的人,才能懂得善待他人。

或者給他看看這方面的繪本。

最後,還要提醒爸媽們:足夠的安全感、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社會化的過程更順暢,因為父母恰當的愛與回應,會內化為孩子對自我價值的確定、對自己的認可和喜歡。真正喜歡、尊重自己的人,才能懂得善待他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