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評價食物的補鈣效果

在生活中, 人們常會看到各種食物中鈣含量的比較, 比如蝦皮的鈣含量高達1000mg/100g以上, 芝麻醬和乳酪超過600mg/100g, 而牛奶的鈣含量大約是100~120mg/100g, 綠葉菜的鈣含量多在50~180mg/100g之間。 只看每百克鈣的含量, 似乎蝦皮、芝麻醬的補鈣效果更好。 不過, 比較食物對供應某種微量營養素的效果, 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僅僅看食物的營養素含量, 很可能有巨大的誤導性。 想要補鈣, 想要評價食物的補鈣效果, 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食物中鈣元素的絕對含量。 含量太低, 自然就很難發揮有效補鈣的作用。 比如白米飯白饅頭, 鈣含量少得可憐,

Advertisiment
就算一天吃三碗, 也不能對補鈣發揮什麼作用。

·食物的熱量值。 如果熱量很高, 食物就不能多吃。 因為補鈣的同時, 沒人願意同時把肥肉補在身上。

·食物的食用量。 如果一種食物沒法多吃, 比如說只能作為調味品, 無法大碗食用, 那麼它在補鈣中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 比如蝦皮, 雖然按每100克的數量比, 它的鈣含量的確很高, 但蝦皮沒人會一天吃一兩半兩的。 這麼一算, 每天所供應的鈣也就很有限了。

·食物中鈣元素的存在形式。 牛奶中的鈣是以鈣離子形式和酪蛋白膠體、磷酸根離子和檸檬酸組成微妙的膠體複合結構, 它容易被人利用。 菠菜中的鈣卻多以草酸鈣晶體形式存在於細胞中, 不容易被人利用。

·食物中的吸收干擾因素和促進因素。

Advertisiment
比如牛奶中有維生素D和乳糖, 優酪乳裡有維生素D和乳酸, 它們都有促進鈣吸收利用的作用, 維生素C和有機酸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利用;而芝麻當中有草酸和植酸, 它們都對鈣的利用有一定的妨礙作用。 食物中還有與骨骼健康有關的其他維生素, 比如維生素K, 對鈣最終沉積到骨骼上是至關重要的, 只顧補鈣而不考慮這些因素, 也會事倍功半。

·膳食中的礦物質平衡狀況。 如果膳食中鉀、鎂元素不足, 膳食鈣的利用率就會下降。 過度大魚大肉(磷、硫過量)和過鹹的飲食(鈉過多)會加劇鈣不足的情況。

·膳食中的鈣攝入量和人體需求量。 一般來說, 人體的生理需求量越大, 吸收利用能力就會越強, 比如孕婦和乳母的鈣吸收率會比孕前的女性高。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 膳食中的鈣供應數量過大, 特別是服用大量鈣片, 鈣的總量超過人體的需要之後, 吸收利用率就會下降。

·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 胃酸能起到把很多不溶性礦物質離子化的作用, 它也會促進食物中鈣離子的溶出。 胃酸不足、胃動力不足的人, 鈣的吸收率也會大幅度下降。 而小腸疾病、感染、長期腹瀉等情況, 會嚴重影響鈣的吸收。

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之後, 人們就能明白, 為什麼在同樣的膳食情況下, 有人骨骼壯實, 有人就骨質細弱;有人到老骨骼強健, 有人早早骨質疏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