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看待孩子之間的摟抱

明確告訴孩子怎樣做:

對於寶寶之間摟抱一類的親昵動作, 媽媽的恰當做法是, 肯定孩子善良的意願, 並給出具體的指導:“我知道, 嘟嘟和悅悅是最要好的朋友, 而且希望一直好下去, 不過好朋友手把手一起玩就可以了。 其實, 只要心裡想著對方, 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遇到困難互相幫助, 那才是真的‘友好’呢!想想看, 小朋友之間抱來抱去是不是容易摔跤?親來親去也不太衛生, 很多傳染病就是這麼傳播的, 所以, 嘟嘟和悅悅、和其他小朋友都不要那樣做了。 ”

喬喬又“愛”上別人了

5歲帆帆從幼稚園一出來就傷心地說:“喬喬又‘愛’上別人了!我今天約她一起畫鸚鵡,

Advertisiment
她不願意, 還說她喜歡丁丁了—班裡的另一個男孩子。 可是, 昨天她還說永遠跟我好呢, 我們長大了一起出國、上同一所大學, 然後結婚。 怎麼今天她就改主意了?她為什麼說話不算數?” 帆帆還緊張地問媽媽:“怎樣才能讓喬喬重新和我好呢?”

寶貝的心裡話:

喬喬畫畫好, 還能在鋼琴上彈出好聽的曲子, 我可羡慕了;還有, 她愛幫助別的小朋友, 我覺得她真像小天使。

解讀寶貝

孩子往往因為羡慕一個小朋友的才藝、羡慕小朋友身上的一些長處或者是好人緣兒, 而希望永遠跟這個自己心目中“很棒”的小朋友友好。 比如“很棒”的喬喬對帆帆來說太有吸引力了。 另外, 孩子還有一種心理:我“愛”喬喬,

Advertisiment
喬喬很棒, 我也很棒。

媽媽可以這樣做

給孩子情感支援

假如寶寶的“初戀”一帆風順, 其實是件值得父母們高興的事, 這意味著小傢伙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了。 然而, 孩子的“愛情”有可能一開始就遭到拒絕, 他喜歡的那個小朋友根本就不想和他“結婚”;或者移情別戀、抑或搖擺不定、左右為難。

如果寶寶向你傾訴“失戀”的痛苦, 你是直白地告訴孩子, “你們之間過家家式的感情遊戲本來就不會長久”, 還是擔心孩子會為友誼傷透了心, 扮演一個救世主的角色, 試圖替他改變一切?實際上, 此刻你的冷靜態度對他會更有幫助, 你可以說說自己對這事的感受, 給他一點點安慰和同情:“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 也會傷心的。

Advertisiment
你現在需要媽媽做什麼呢?”讓孩子覺得, 在他“最痛苦”、最需要精神支援的時候, 你是他的依靠。

說出你的點子

媽媽不妨給他一些新的思路。 比如:“你身邊還有那麼多的好朋友呢, 你可以和他們玩呀。 ”或者“她不是羡慕你搭積木好嗎, 你在這上加把勁兒, 先不找她, 說不定過兩天你建起一座漂亮的立交橋, 她就會乖乖地來找你了。 ”

孩子的辦法也精彩

啟發孩子自己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 是媽媽們智慧的做法, 這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逆境商、增強自信心。 給孩子一個思路、一個暗示, 然後放手讓寶寶自己去處理, 他們的做法或許會讓你耳目一新。 帆帆最後就想出了一個讓自己和丁丁競爭的辦法:“咱們兩個誰先能連續拍球達到200個,

Advertisiment
誰就和喬喬結婚。 ”—那段時間, 喬喬最崇拜的偶像就是班裡的拍球冠軍。

總而言之, 無論是寶寶明確地告訴你“我愛上某個小朋友了、捨不得和他分開”;還是把“老公”、“老婆”掛在嘴上, 他們這樣做有著充分的心理依據。 四五歲的孩子熱衷於模仿成年人的行為, 他可能是背著小書包要去“上學”, “操縱”一套玩具、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一頓豐盛的晚餐, 也可能是要和一個他喜歡的小夥伴“結婚”。

孩子之所以使用“結婚”、“愛”一類比較刺激的字眼兒, 或者女孩穿上漂亮的紗裙一本正經地同“心儀”的男孩舉行個“婚禮”, 是因為他(她)聽身邊的大人們這麼說過、做過, 或從電視上看到過類似的畫面, 這種模仿, 實際上是孩子們試圖理解成人世界的一種方式,

Advertisiment
即便是他們之間直白地“言愛”, 或者乾脆有一些摟摟抱抱的親昵舉動, 充其量也只能被歸為“過家家”遊戲或“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與青春期後出現的“異性相吸”有本質上的區別, 更與性、與真正意義上的浪漫愛情毫無關聯。 孩子的這些行為無非是傳達一個資訊:你的寶寶渴望和另一個孩子建立一種很純真的友情。 如同孩子們總是對新鮮的事物, 如玩具、卡通書等感到好奇、產生興趣一樣, “童年愛情”也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自生自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