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面對幼兒分離焦慮症

兩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高峰, 他們會比較粘人, 最常粘的人就是媽媽。 對寶寶來說, 沒有媽媽的那一刻, 心裡會很驚慌, 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 如何跟寶寶說bye-bye, 才能安撫母子之間的分離焦慮症呢?和寶寶告別的學問:

1、不要用謊言來撫平焦慮

謊言通常沒有什麼彈性, 如果一再失效, 便讓孩子對你的信任讀降低, 安全感也隨之動搖, 由此加劇的分離焦慮將會出現在下次媽媽和寶寶說bye-bye的時候。 當然, 起初說真話的時候, 寶寶也會鬧, 但媽媽溫柔而堅定地離去又按時回來, 會逐漸增強寶寶的適應能力。

Advertisiment

2、明確告知回家的時間, 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每次出門都明確告訴寶寶自己去幹什麼了, 大概什麼時間回家, 在媽媽離開的這段時間誰會陪寶寶玩、幫寶寶洗澡、哄寶寶睡覺, 你最好給寶寶的生活起居安排一個他熟悉的人。 其中, 有小策略:

* 告訴寶寶媽媽有些事情要處理, 如果他肯配合, 就是在幫媽媽。 寶寶從你的語言中會解讀出來媽媽終究要走的資訊, 也很願意幫媽媽的忙, 通常就會表現得比較積極和配合;

* 在講述時間概念的問題上, 需要結合寶寶的理解力, 比如, 在天黑了以後(指六點左右), 或者晚上寶寶吃奶的時候(指八點半左右)。

* 如果是放長假, 你和孩子已經一起度過了一周的時間, 那麼, 你在上班前一天務必和寶寶做一些溝通,

Advertisiment
比如, 簡單回顧一下長假期間和寶寶一起玩了些什麼, 請寶寶說出他最愛玩的是什麼, 然後指著日曆告訴他, 下個週末我們又能在一起玩這個遊戲了, 但是當中的那段日子媽媽還得上班班, 希望寶寶配合。

3、外出旅遊前, 要做更多一些溝通

如果你要外出旅遊一段時間, 在離開之前, 最好和寶寶做更多一些溝通。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自從我和先生有了十一外出旅遊的計畫, 早兩個月便有意無意地向兩歲多的女兒提及。 臨行前一周, 看我在收拾箱子, 女兒樂樂有點坐不住了, 跑過來問媽媽你要到哪裡去啊、帶上我好不好?, 我溫和地注視著樂樂的眼睛, 笑著說, 寶貝, 這次我們要去很遠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坐很長時間的飛機, 等你再大一點, 爸爸媽媽帶你去好嗎?樂樂想了想, 喃喃自語我還小, 坐飛機有點怕的看起來, 她已經找到一個很好的理由解釋爸爸媽媽不帶上她的原因了。

走的那天, 我特意把她帶到日曆邊, 指著旅行回來的那個日期告訴她爸爸媽媽在7號這天就會回來, 記住了嗎?7, 拐杖7。 旅遊回來後, 孩子的奶奶說, 只要社區裡的阿姨、奶奶逗她, 你媽媽呢?她就回答旅遊去了怎麼不帶上你呀?她就會理直氣壯地說我還小, 坐飛機有點怕的什麼時候回來?她馬上回家搬出日曆, 指著7說, 拐杖7就回來。 雖然我們所做的這一切, 兩歲多的孩子並不是完全能夠理解, 但這些措施都讓她感覺放心, 增加了安全感, 分離焦慮便減輕到合理範疇了。

Advertisiment

4、用遊戲和角色扮演來操練分離

除此以外, 平時通過一些遊戲和角色扮演來操練分離, 也可以改善孩子對分離的恐慌。 建議你多做一些躲貓貓或者按相關故事情節的角色扮演遊戲, 讓寶寶輪流扮演媽媽和孩子, 起先媽媽去屋子裡上班, 一會兒出現了, 後來慢慢延長時間, 從分離幾分鐘開始, 慢慢增加到幾小時甚至一整天, 循序漸進, 讓寶寶逐漸適應媽媽不在的日子。 當你看到寶寶笑眯眯的雙眼, 就可以很瀟灑地和寶寶說bye-bye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