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搞定術後尿瀦留?

關於術後尿瀦留

尿瀦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種病症, 是術後常見的問題。 術後尿瀦留是泌尿系統常見的症狀, 尤其婦科盆腔腫瘤手術後患者尿瀦留較為常見, 也是造成女性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表現為下腹脹痛、排尿困難。

目前全世界尚未有統一的定義及明確的診斷標準, 國內的資料定義為術後15天以上患者仍不能排尿或雖能自行排尿, 或雖能自行排尿但殘餘尿量≥100ml, 部分國外的資料定義為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殘餘尿量>100mL或者手術後8小時內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

Advertisiment

婦科手術更易發生尿瀦留?

婦科手術為盆腔手術, 與術後尿瀦留的關係更為密切。 尤其在涉及切子宮的手術子宮切除後, 因膀胱失去支撐而引起後屈, 從而向骶骨窩過度伸張, 膀胱底部與尿道後段形成銳角, 促使尿液積聚於膀胱不易排泄, 最終形成尿瀦留。 腫瘤病變使膀胱感覺功能降低引起膀胱過度充盈, 使膀胱逼尿肌纖維過度牽拉甚至斷裂。 部分患者因盆腔淋巴囊腫的形成, 亦可導致頑固性的尿瀦留。 在切除主韌帶、骶韌帶和膀胱宮頸韌帶時, 不僅切斷了支配膀胱的神經纖維, 廣泛損傷了膀胱側窩副交感神經纖維、主韌帶及局部輸尿管外神經纖維, 而且破壞了存在於骶韌帶淺層和深層的盆叢神經及盆叢神經根部,

Advertisiment
造成膀胱自律神經損傷, 不僅造成交感神經的去神經損害, 同時也造成副交感神經的去神經損害, 形成了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

術後尿瀦留危害知多少?

1、自主反應

膀胱過度膨脹引起的痛苦, 可造成噁心、嘔吐、血壓變化、心動過緩甚至心臟停搏等。

2、泌尿系統感染

是持續尿瀦留和留置尿管的重要併發症。 脫落上皮聚集在膀胱後壁最低處, 引流不暢, 成為細菌最佳培養基。 改變體位對於防止感染有很大幫助。

3、膀胱功能損傷

術後尿瀦留很大程度上會造成膀胱過度膨脹, 引起膀胱缺血以致功能障礙。 更進一步, 如果膀胱過度充盈會使M 受體密度會減少, 以致於膀胱收縮能力下降。

Advertisiment

術後尿瀦留高危因素

1、年齡

術後尿瀦留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這與隨年齡增長神經機能退化致膀胱功能退化有關。

2、術前患基礎疾病

一些神經系統疾病, 如中風、多發性硬化、脊髓損傷等, 或損害神經相關疾病, 如糖尿病、酒精性神經病以及術前已存在尿瀦留的患者易發生術後尿瀦留。

3、手術時間與術中液體入量

大多數婦科手術中需留置尿管, 對於少部分未留置尿管的手術, 手術時間延長會增加術後尿瀦留風險。 因手術時間延長必定會造成術中輸液量增加以及麻醉和鎮痛時間增加。 過度輸液會導致膀胱膨脹過度, 損傷逼尿肌功能, 以致即使插了尿管, 排尿反射也會受影響。

4、圍手術期用藥

圍手術期使用抗膽鹼藥物,

Advertisiment
如阿托品和格隆溴銨阻滯逼尿肌收縮, 造成膀胱肌無力, 導致尿瀦留。 α受體激動劑也可作用於尿道內括約肌, 從而增加尿道內壓力, 而產生術後尿瀦留風險。

5、麻醉與鎮痛

麻醉藥物, 尤其是阿片類藥物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縮和通過抑制腦橋排尿中樞及大腦皮層對膀胱的自主控制而致尿瀦留。 術後使用鎮痛泵也常發生尿瀦留, 在麻醉的基礎上加強了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效應, 進一步降低了神經反射, 干擾生理性排尿功能從而增加了尿瀦留的發生。

診斷

超聲診斷檢查測定殘餘尿作為術後尿瀦留的診斷方式較為大眾所接受, 一般測定尿液深度來估計膀胱各徑線, 然後相乘再輔助係數矯正來估計膀胱容量即可確診。

Advertisiment

治療

1、藥物治療

α受體阻斷劑能促進逼尿肌收縮和膀胱括約肌鬆弛, 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 促進排尿。 常用的α受體拮抗劑有: 多沙唑嗪控釋片 4 mg. qd或坦洛新0. 2 mg. qd均可以降低尿道與膀胱頸部內壓, 改善尿瀦留症狀。

2、留置尿管

留置的時間跟手術方式相關: 不複雜的手術, 保留導尿管應該儘量限制在24 小時之內。 複雜手術要根據具體情況, 如次廣泛子宮全切除的手術需要保留導尿管5-7 天, 而廣泛子宮切除術要求保留導尿管2周。 正常人膀胱容量為400~600 ml, 因此在膀胱容量為600 ml 之時, 必須留置導尿管。

3、盆底肌肉訓練

提肛肌訓練可增強盆底肌的作用, 提高尿道括約肌的功能。 使腹部、會陰、肛門同時收縮, 使腹肌、盆底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加強, 有利於尿道括約肌收縮,可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

4、物理療法

熱敷可以使腹部、膀胱區局部血液迴圈加快,尿道括約肌鬆弛,並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腫,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以促排尿。

5、排便誘導排尿法

肛門注入開塞露刺激排尿。肛門括約肌與膀胱括約肌具有內在的協同作用,即排便腹壓增加肛門括約肌鬆弛,膀胱括約肌也鬆弛,尿液即可隨之排出體外。

6、針灸

可增加膀胱興奮性和緊張性,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力,可增加盆神經的放電頻率、興奮性和傳導性,對神經的再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有利於尿道括約肌收縮,可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

4、物理療法

熱敷可以使腹部、膀胱區局部血液迴圈加快,尿道括約肌鬆弛,並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腫,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以促排尿。

5、排便誘導排尿法

肛門注入開塞露刺激排尿。肛門括約肌與膀胱括約肌具有內在的協同作用,即排便腹壓增加肛門括約肌鬆弛,膀胱括約肌也鬆弛,尿液即可隨之排出體外。

6、針灸

可增加膀胱興奮性和緊張性,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力,可增加盆神經的放電頻率、興奮性和傳導性,對神經的再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