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強頭倔腦的孩子

在家庭或幼稚園, 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些兒童強頭倔腦, 脾氣固執, 甚至古怪, 有時會強佔他人的玩具和物品, 或父母要他吃飯時就是不肯吃。 醫學上把兒童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倔強。

抗拒本是小兒自我防禦的本能, 兒童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表示抗拒或拒絕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但是, 如果抗拒過分, 對家長提出的正當、合理的要求也表現出強烈的違抗, 則屬於不正常的行為, 也就是倔強。 其原因多與家庭教育不當有關, 對獨生子女的過分溺愛, 造成孩子心理發育上的不健全。 也可能是因兒童的好奇心未能得到滿足或很好的答覆,

Advertisiment
甚至受到不友好的待遇, 如厭煩、漠不關心、斥責或打罵, 以致孩子產生違拗反抗的心理。 具體表現為, 發作時表達方式稀奇古怪, 對家長提出的要求表現出強烈的違抗, 如不脫衣、不脫鞋、不睡覺、不吃飯;故意做些不讓他做的事, 如強佔他人的玩具或物品等;與其他小朋友不能和睦相處;緘默不語;對大人的話置之不理。 持續時間短則幾小時或幾天, 長者幾個月。

預防兒童倔強行為的發生, 關鍵在於父母對孩子要給予正確的愛和更多的關懷, 要糾正不良的教養方式, 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 教育孩子必須因勢利導, 尊重孩子, 不要損害和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一旦孩子表現出強烈的倔強行為時,

Advertisiment
家長要保持鎮靜, 不要怒斥, 否則會造成火上澆油。 這時最佳的方法是採取不理睬的態度,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倔強行為未達到目的時, 以後也就不再故意違拗抗拒。 如不肯吃飯, 當他饑餓時自己會要求進食的。 如果孩子是因突然改變生活環境而發生倔強行為的, 如上幼稚園、住院等, 只要病情等條件許可, 可以讓孩子暫時脫離這種環境, 就可預防倔強行為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