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說起孩子的任性, 很多家長都會體會, 他們對自己的需要、願望或要求毫不克制;抗拒、不服從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 當大人不在旁邊時, 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任性的孩子難以與別人友好相處, 難以適應集體和社會生活。 任性可以說是獨生子女的通病, 將會嚴重影響其個人健康成長。

孩子的任性行為常常是在父母的寬容、嬌縱下慢慢形成的。 愛的不適度或放鬆教育, 無節制地滿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 無一定的生活常規和行為準則, 則是孩子產生任性的溫床。

Advertisiment

是父母用訓斥、打罵等粗暴方法壓制孩子的正當需要和意見, 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以執拗來抵抗粗暴, 發洩不滿, 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 還有的是孩子不聽話, 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 便感到無奈, 於是對孩子放任自流, 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家長可採用下列辦法:

1.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 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後, 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事先提示。 在家長已經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為規律後, 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

3.冷處理。 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

Advertisiment
大人可暫時不予理睬, 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 不要露出心跳、憐憫或遷就, 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 當無人理睬時, 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 事後, 家長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 並對他說:“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鼓勵他。

4.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 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如孩子在每餐吃東西後都習慣不擦嘴巴, 還任性的說:“我不喜歡擦。 ”家長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向白雪公主嗎?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乾淨。 ”

5.適當懲罰。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 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

Advertisiment
家長既不要責駡, 也不要威脅, 只需飯後把所有的食物收起來。 孩子餓時, 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 孩子嘗到餓的滋味以後就會按時吃飯了。

總的來說, 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 也不必太緊張, 重要的是疏導。 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 時而放鬆教導, 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度。 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 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鬆。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於被孩子接受。

這種明確的是非觀念, 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堅決, 不聽不行。 孩子那種“我獨佔”、“我不願”、“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 將隨著良好的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