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 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 4~6天達到高峰, 7~10天消退, 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 無其他臨床症狀。

在自然光線下, 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 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 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 如果也出現黃染,

Advertisiment
即為重度黃染, 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得了黃疸會對寶寶健康有什麼影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 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 但是, 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準太高(因為沒有採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 而且膽紅素水準持續升高), 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 極少數發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 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 發育遲緩或出現一種腦性癱瘓。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家長要判斷孩子是哪種類型黃疸, 如果是生理性的黃疸, 就不用特別處理, 只需密切觀察。 黃疸出現的時間, 生後第2天開始出現, 5-7天是高峰期, 足月寶寶2周可消退, 早產寶寶可持續3周,

Advertisiment
期間吃奶好, 無特別不適現象, 一般是生理性。 若足月小孩, 黃疸超過2周, 甚至3周, 黃疸延遲消退, 可能是病理性。

其中母乳性黃疸較常見, 母乳裡面有些蛋白質, 孩子消化不了, 引起黃疸, 數值不高, 寶寶一般狀況好, 吃奶好, 體重正常生長, 無其他不適, 又排除了其他引起黃疸的因素, 可診斷母乳性黃疸, 不需要停母乳。

怎樣預防新生兒黃疸?

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 忌酒和辛熱之品, 不可濫用藥物。 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 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 或黃疸逐漸加深, 或退而複現等情況, 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

得了黃疸的寶寶要如何護理?

減輕生理性黃疸, 父母要注意:

1.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

Advertisiment
讓胎便儘早的排出, 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 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 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

2.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 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 如果次數不足, 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 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 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 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 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