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保護孩子自尊心_保護孩子自尊心的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說:“自尊心是一種美德, 是促進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 ”一個人的心靈世界, 是要靠尊嚴來支撐的。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保護孩子自尊心?

Advertisiment

一、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蒙台梭利曾對前來求助的家長說過這樣的話:人自尊心是一種個人要求受到尊重的感情, 它力求保持自已在集體中合理的地位。 而實際情況是,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兒童的行動、語言、智力都在不斷發展。 他們逐漸開始認識自己, 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體中區別開來, 對自己可以完成的動作總是要求自己獨立完成, 而不要成人幫助。 例如:“我自己吃”、“我自己走”、“我自己拿”等。 從兒童認識到自己和事物的聯繫.認識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以後, 他們就開始渴望像成人一樣的獨立行動, 獨立思考.而且對自己獨立取得的任何一個成果都感到無比的自豪,

Advertisiment
並開始要求周圍的人對他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要求受到周圍人的尊重。 這就是自尊心的表現。

自尊心是兒童行動的內部動力, 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幼兒時期如果能及時對幼兒的行為給以正確評價, 對幼兒自尊心進行培養, 對兒童的個性成長和其後的人生歷程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如果由於兒童的生活經臉不足, 在某些活動中受到挫折和失敗時, 又得不到成人的幫助和鼓勵, 甚至遭到責備.他們就會產生自卑感.給再教育帶來困難。

請看下面的事例:舞蹈斑剛剛下課.6歲的小麗就興沖沖地跑到媽媽跟前, 媽媽卻陰沉著臉, 給她遞上水和蛋糕,

Advertisiment
轉身就走。 小麗低著頭急忙地跟在媽媽後面。 路上, 媽媽邊走邊生氣地說:“你那個動作怎麼老做不好呢?xx就做得比你好, 別人的孩子就是聰明些, 你以後給我認真點, 我花那麼多錢不是讓你來好玩的……”小麗辛苦了兩個小時, 滿以為會得到媽媽的表揚, 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媽媽的一番數落.她心裡好委屈、好難過, 甚至對跳舞失去了興趣。 在家庭教育中, 像這樣隨意傷害孩子心理的事例展見不鮮。 父母只知道盯著孩子知識、技能水準的提高, 全然不顧孩子的心理感受, 甚至忘記了他(她)還只是個孩子。 有的父母一味地對孩子的學習嚴格管教, 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教育.導致孩子依賴性強, 獨立生活能力差。 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粗暴.方法簡單,
Advertisiment
動輒對孩子吼叫, 或諷刺、挖苦, 甚至在批評孩子時表現出厭惡、輕蔑, 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 使孩子頓生失落和自卑感。 有的父毋當著眾人的面批評孩子、發脾氣, 不給孩子一點面子;或將自己所犯的錯誤轉嫁到孩子身上, 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消極管束孩子過多, 這也不准, 那也不准.束縛孩子的天性;還有些家庭夫妻不和睦, 父毋情緒好時, 相互在孩子面前爭寵.爭功勞, 而一旦發生摩擦, 就將孩子作為出氣筒。 這些傷害孩子心理的行為, 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蒙台梭利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應當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有正確的人生觀.情緒經常愉快, 胸准開闊,

Advertisiment
不以自我為中心、不任性固執, 克服困難、有獨立性, 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自信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二、孩子在家學習的三大注意事項

1、不當監工, 引導孩子自覺學習

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 缺乏自製力, 學習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 一些家長在孩子學習時, 便常常坐陣監督, 孩子稍一走神、玩耍, 家長便呵斥、批評、甚至打罵。 其實, 孩子走神、玩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 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不是靠“盯”出來的, 而是在嚴格有序的訓練中形成的。 家長在輔導孩子時, 首先要提出學習要求, 讓孩子心中有數。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 要經常提醒孩子按規範要求去做。 特別是孩子學習環境發生變化時, 家長要及時排除對孩子學習習慣可能帶來的干擾, 堅定孩子的意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自覺、主動地學習。

2、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現今的家庭輔導,大多集中在孩子們作業的解難答疑上。當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並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會做為止。精闢、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依賴心理,很少去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

3、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在學校、社會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一些家庭怕“減負”影響孩子的成績,紛紛“加負”,各類教輔圖書市場火爆便是證明。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題海中,其結果是漸漸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其實,孩子學習是有選擇性的。他有興趣的,就接受;沒有興趣的,他接受不了。西方國家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寫出洋洋萬言的“我怎樣看人類文化”、“談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太空去旅行”等個人研究報告,是因為這些創造性的作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之後有一種成就感。興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孩子學習主動了,學習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堅定孩子的意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自覺、主動地學習。

2、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現今的家庭輔導,大多集中在孩子們作業的解難答疑上。當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並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會做為止。精闢、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依賴心理,很少去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

3、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在學校、社會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一些家庭怕“減負”影響孩子的成績,紛紛“加負”,各類教輔圖書市場火爆便是證明。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題海中,其結果是漸漸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其實,孩子學習是有選擇性的。他有興趣的,就接受;沒有興趣的,他接受不了。西方國家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寫出洋洋萬言的“我怎樣看人類文化”、“談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太空去旅行”等個人研究報告,是因為這些創造性的作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之後有一種成就感。興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孩子學習主動了,學習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