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爸爸須知:別逼著孩子打招呼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一個現象:家長帶著孩子外出, 遇到熟人了, 孩子不肯打招呼, 作為家長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因此逼著孩子給對方打招呼。 其實這樣一種常見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逼”孩子懂禮貌的家長真不少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 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 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地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人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 總還順著大人, 靦腆地輕聲說“阿姨好。 ”或者“叔叔好”, 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 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

Advertisiment
不喊就是不喊。 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 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 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家長的語氣也變得很差, 甚至還有要揍孩子的意思, 讓客人也變得很尷尬。

逼孩子打招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構

見面問好, 尤其是見了長輩要問好, 這是世界性的禮貌。 這本身也是基礎的社交禮儀, 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 但若為了培養孩子的基礎禮儀, 而採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 就往往會事與願違, 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 越逼迫越叛逆。

還有爸媽見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後, 為了給自己一個禮貌的理由, 給對方一個合理的臺階, 就說孩子有點內向,

Advertisiment
比如一種常見的情景——媽媽帶著孩子走在路上, 迎面來了一個奶奶;媽媽於是忙叫孩子打招呼。 對孩子說, 快, 叫奶奶。 可是, 此時, 孩子往往躲在媽媽身後, 一副羞澀的樣子。 媽媽只得無奈地對奶奶說, 我家孩子太內向了, 不好意思!

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隨口就說孩子內向, 卻沒見此時, 孩子咬住了嘴唇, 一臉通紅, 在媽媽身後躲得更緊了。 媽媽直接給孩子就貼上了“內向”的標籤, 於是一個篤定不愛打招呼的孩子, 就可能這樣被媽媽強化出來了。 這個媽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摧毀著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 讓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長、自我構建。

實際上, 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 並不需要逼迫, 大人做好榜樣就好。

Advertisiment
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 那麼孩子耳濡目染, 自然會養成“見面問好”的好習慣。

你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些習慣養成的繪本。 有時候, 繪本裡可愛的動物或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 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會願意跟著學習。

如果帶孩子去朋友聚會, 或者大家庭聚會, 可以先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人, 如果他能和他們見面問好的話, 這個聚會就會變得非常high。 有些孩子不喜歡很多人的場合, 這樣預熱可以讓孩子先有個心理準備。 到場後就會表現得好很多。

好爸爸必知:如何教會孩子和別人打招呼

1) 父母先做到。

這裡又包含兩個方面:首先要和孩子打招呼;例如, 每天早上起床後、孩子放學後等, 父母都可以主動和孩子打招呼,

Advertisiment
這時也是訓練孩子和別人打招呼的時機。 其次, 父母要和別人打招呼。 爸爸和媽媽見面後打個招呼, 家裡有老人的, 出於晚輩對長輩的尊重, 父母也要和自己的長輩打個招呼。 很難想像, 父母平時都沒有和別人打招呼的習慣, 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呢?父母能做到這點, 孩子不一定能主動和他人打招呼(特別是不熟悉的人), 但是, 如果父母做不到, 孩子做到的可能性就會變得更小。

2) 向生人介紹孩子。

這樣做, 不僅是對孩子個體的尊重, 還有助於訓練孩子和別人打招呼的習慣。 因為, 一般情況下, 當對方向我們介紹人家自己的孩子時, 我們一般都會有禮貌地向人家的孩子打個招呼、甚至誇孩子幾句,

Advertisiment
我想這時孩子感受的都是打招呼所傳遞的正面資訊。

3) 承認孩子的不同。

我們經常聽人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在這個問題上, 也不例外。 孩子不與他人打招呼, 可能是他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對他人的親近、感激、尊重甚至是愛。 所以當孩子不喜歡打招呼時, 父母可以問問孩子要不要用其他方式來表達, 如:畫一幅畫、與其他孩子共用一個玩具等。

4 正向激勵。

在父母的鼓勵下, 孩子如果與他人打招呼了, 父母就應及時鼓勵, 如:“我看到你剛才和老師打招呼了, 這樣做多有禮貌啊!”甚至可以給孩子貼正面標籤, 如:“我就知道你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當孩子不喜歡和別人打招呼時, 有心的父母不妨用一下以上方法, 相信,一定會有一種方式適合您的孩子。

相信,一定會有一種方式適合您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