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講前提要求

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前應該向孩子提出恰當的要求, 如“記住故事題目”、“故事裡講了一些什麼人、什麼事”等;四五歲的孩子還應該要求他們複述出故事的內容、大意。 這樣, 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聚精會神地聽, 就會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內容, 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得到了發展。

邊講邊提問

講故事不應該只是講, 還應該在適當的地方提些問題, 如“你喜歡誰?為什麼”、“小貓為什麼不和小狗玩了”, 既能啟發幼兒積極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容, 又能促使他們開動腦筋, 發展思維能力。

Advertisiment

語言要生動

故事是用語言來表達的, 家長在講故事時要做到語言活潑、有趣逼真, 通過語言刺激, 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使幼兒“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手舞又足蹈

為使故事富有感染力, 家長在講故事時不要怕誇張, 應該充分發揮身體語言的作用, 如講到“馬來了”, 家長如果配以手勢, 左手一拉, 右手一揚, 嘴裡再“噅”上一聲, 就比單單憑口說“馬來了”效果要好得多。 講到重要而關鍵的地方, 家長可以和孩子坐得再近一些, 這有助渲染氣氛。

留個小“視窗”

故事不一定從頭講到尾, 也不能總是“我講你聽”, 應該留有餘地, 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比如, 只講故事開頭, 讓孩子自己去編造、發展情節;或留下結尾, 讓孩子自己續編幾種結尾,

Advertisiment
這樣, 幼兒的想像力、表達能力乃至創造力都可以得到鍛煉。

圖文要並重

幼兒都喜歡看圖畫, 家長可以根據圖畫情節, 邊看邊講, 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器官同時活動, 要求孩子不僅要用耳朵聽大人的講述、還要用眼睛仔細地看圖畫、用腦子想圖畫的意思, 這就比單靠聽覺效果好。

態度要認真

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吸收知識往往感受深刻, 甚至終生不忘。 因此, 家長應保持愉快、認真的態度去講述故事, 不要敷衍了事或面露不快, 這樣孩子才會專心地聽, 共同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環境要安靜

講故事的環境應該是安靜、無打擾的, 嘈雜的環境容易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兒童心理實驗表明, 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 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