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兒的禮儀教育日記

所謂的禮儀, 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 它應該是對他人尊重並贏得他人尊重的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體現。

讓女兒真正理解“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的意義

我的女兒在3歲半時鸚鵡學舌般地學會了說“對不起”, 當時的確是讓我高興了一陣子。 但我後來發現, 一旦她做了錯事, 她就會沒有一絲愧疚、輕描淡寫地說:“我說對不起總可以了吧。 ”於是, 我一直在找機會讓孩子真正理解“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的真正意義。

女兒的舞蹈表演一直很精彩, 有一次, 幼稚園舉行大型的文娛表演, 我是答應了女兒到時候一定會去觀看她的演出的。

Advertisiment
但後來因為我沒能抽出時間錯過了, 當晚女兒在埋怨了之後, 一直沉默不語。 在她睡前, 我坐在她的床前, 真誠地對她說:“寶寶, 媽媽知道你的演出非常的精彩, 我是多麼希望能親眼看到寶寶的出色表現啊。 錯過你的精彩表演, 媽媽感到傷心, 更為沒能實現諾言感到對不起你。 對不起, 寶寶。 ”孩子聽完, 緊緊地摟著我, 哭了。 父母在孩子面前, 也不可能是完人, 在做錯事的時候真誠地發自內心地對孩子說聲“對不起”, 這才能讓孩子真正懂得“對不起”別人不是件輕描淡寫的事。

同樣, 在孩子幫助我遞過一件小物事時, 我也會誠懇地說聲“謝謝”, 在孩子撲向剛下班的我並說“媽媽好”時, 我也同樣表現出格外的興奮。

Advertisiment
漸漸地, 孩子不再隨隨便便地濫用禮貌用語了, 她懂得了這些詞彙所傳達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情感。

女兒剛入幼稚園時, 經常因搶奪玩具而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 這也是同齡孩子普遍的特點。 我也曾簡單地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但效果並不好。 她曾對我說, 謙讓並不讓她高興。 我明白, 孩子沒有在謙讓這種交際方式中感受到快樂。 現在有些父母也會對孩子說:“如果別人要搶你的玩具, 你可以對他說‘我們一起玩好嗎’。 ”其實, 合作是社會禮儀活動中更為複雜的一種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 “一起玩”要比謙讓更難以應對。 於是, 我對孩子的“改造”首先從謙讓開始。

平時, 我每天都儘量抽出時間陪孩子一同玩耍,

Advertisiment
但這回我把自己的角色稍作了一下調整, 不是“陪”, 而是以一個大孩子的身份, 一起與她玩。 我會對她說我也喜歡那些可愛的玩具, 甚至把她的小朋友請到家裡來一起玩“過家家”。 起初, 我也與她及別的孩子爭搶自己“喜歡”的玩具, 但大部分時間裡, 我們玩得非常高興。 後來有一天, 我對她說:“本來我們玩得很高興的, 但跟別人搶玩具不是件高興的事, 怎麼辦呢?”過後, 我看得出來, 她也在想這個問題。 終於有一次, 在與別的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 女兒把一個玩具讓給我玩。 我馬上表現得異常的興奮, 並大聲對所有的孩子說:“言言(我女兒的小名兒)真好!她太讓我高興了!明天我還要和她玩!”我的異常興奮感染了女兒及其他孩子們。
Advertisiment
愛玩的他們發現謙讓原來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漸漸地, 在我與他們的遊戲中, 謙讓成了很常見的事, 而在此基礎上, 女兒與小夥伴們在一起遊戲時也很少發生矛盾, 謙讓促成了她與夥伴們的合作。

還有一次, 我帶女兒與大學同學聚餐, 在座的其他同學也有攜帶孩子的。 聚餐的地方圍有不少對於孩子來說很好玩有趣的東西。 席間, 有的孩子就在那乖乖地坐著, 不時斜眼看看自己的父母, 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 而我的女兒則東跑西跑, 興奮得不時驚呼雀躍, 還不小心打碎了別人的酒杯。 對此, 我沒有像其他父母嚴厲批評, 而只是讓她下次小心些。 之後, 曾有同學出於好心勸我好好管管孩子, 不可嬌慣, 還說看看人家孩子坐在那多安靜、多乖。

Advertisiment
但我的同學卻不知, 這次聚餐我心裡很不好受, 不是因為我的女兒的好動, 而是因為那個安靜的孩子。

那個好心的同學說什麼大人交談時小孩子要安靜、吃飯時小口進食等, 我感到不解。 為什麼大人說話小孩子就得安靜, 而不是大人們給孩子讓出空間?成人聚餐往往不僅僅是為了吃飯, 更多的是為了交流或者交際, 而玩鬧對孩子來說則是件享受的事, 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的天性得以釋放呢?為什麼孩子打碎酒杯就應該挨駡, 而成人不小心打碎酒杯也很常見, 又有誰責駡了呢?

愛玩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扼殺孩子的天性能更殘酷的了。 我不能說我的女兒在未來就一定會比那個安靜的孩子優秀,但我高興的是我的女兒享受到了作為一個孩子的快樂。

小貼士:

幫助幼兒瞭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他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

我不能說我的女兒在未來就一定會比那個安靜的孩子優秀,但我高興的是我的女兒享受到了作為一個孩子的快樂。

小貼士:

幫助幼兒瞭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他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