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多元智能:音樂智能和邏輯數學智能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不同于傳統智力, 它有著從一元到多元、從單一到多維智力的特征。 有心理學家曾對100名智力商數(iq)130的13歲初中生進行為期40年的跟蹤調查。 過了40年之后專家發現, 并非每個人都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除了智力商數以外, 其實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在左右著他們, 所以他們當中只有一半是成功的。 在當時, 這個問題懸而未決, 直到加德納提出八大智能理論之后, 我們才看到, 人在社會上的成功和發展, 是受多元智能的影響的。

多元智能理論中, 各個智能都是各有講究的, 我們今天說的是其中的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

Advertisiment

音樂智能

它包含了對音準、旋律、節奏和音質的敏感性, 歌曲跟唱、重復的準確性。 寶寶的音樂細胞, 爸媽們都會非常重視, 常常3歲就會買鋼琴, 讓他彈奏樂器。 但實際上, 我們培養音樂智能不在于他能彈奏多少曲子, 而在于他對音樂的敏感性和熱愛程度。 日本的鈴木真一是一個創辦日本小提琴學校的音樂家, 他認為, 對寶寶音樂智能的培養是每天接觸大量的音樂, 而不是接觸五線譜, 在此基礎上, 他得到的音準、旋律、節奏、音質才具有很強的敏感性, 直到最后, 當寶寶一聽到某首曲子時, 能告訴你是什么顏色、什么畫面, 這才是成功的培養。

如《致愛麗絲》這首, 我們通常認為是藍色的,

Advertisiment
有一點平靜、淡淡的哀愁, 但寶寶卻認為是粉紅色的, 因為他感覺到溫馨, 后來, 我覺得寶寶的理解要準確得多, 所以, 在音樂的培養上, 要創造敏感接觸的機會。

邏輯數學智能

這通常表現在數的敏感性上。 寶寶這么小, 他不可能坐在那里就給你算1加1等于幾, 那對數的敏感性表現有哪些方面呢?就是:要有清晰的數和量的概念;在數的組合和分解上, 都有比較強的能力進行排序、比較和運算。

舉個例子:在丹尼爾2歲時, 媽媽帶他去超市買蘋果時, 就讓他比較哪個大、哪個小;買巧克力豆回去時, 也分幾個籃子裝, 并對他說, 往這個籃子里扔2顆巧克力, 那個籃子里扔1顆, 還問他哪個多、哪個少, 然后又讓他把巧克力豆在幾個籃子間挪過來挪過去,

Advertisiment
丹尼爾覺得, 1、2、3、4這么枯燥的數字, 在媽媽的游戲當中, 就變成非常有趣的東西了。 媽媽培養了丹尼爾對數的敏感和熱愛, 到后來就會內化到生活當中去, 當丹尼爾一邊走扶梯時, 他就會不由自主地1、2、3、4數起來;一到超市, 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把兩個蘋果拿在手里掂量一下, 哦, 這個重一點, 那個輕一點。 這種對數的熱愛就此對他產生影響, 最終18歲考上了哈佛。 雖然丹尼爾也有其天才的部分, 但讓他從小對數產生敏感, 其實是他走上研究之路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