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外耳道進了異物怎么辦

小兒常常喜歡將豆豆、玩具上的小零件、小石頭等小物件塞于耳內;昆蟲也可飛入或爬入外耳道內, 故外耳道異物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及非生物性三類。

臨床表現依異物的大小、種類、位置不同而不同。

小而無刺激性的異物如小石頭、小球、玩具小零件可長期存留而無任何癥狀;較大的異物則可引起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癥狀。 由于活的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在耳道內爬行騷動, 可引起劇烈耳痛和耳鳴;而植物性異物遇水膨脹后, 可引起植物性炎癥和刺激、壓迫外耳道, 引起脹痛。 一般異物位置越深,

Advertisiment
癥狀越明顯, 靠近鼓膜的異物可壓迫鼓膜, 發生耳鳴、眩暈, 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損傷。

取出異物的方法應根據異物的大小、形狀、位置、性質、是否合并感染、以及患兒的年齡而定。

1、圓形光滑的異物如小球、小豆, 可用異物鉤或小刮匙等器械順空隙越過異物將其鉤出, 切勿用鑷子夾取, 以防將異物推向深處, 嵌在峽部或損傷鼓膜。 操作中, 特別是小兒不配合時, 應盡量避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 細小的異物則可用沖洗法洗出。

2、對于活的昆蟲等動物性異物, 可先滴入甘油或香油將其淹斃, 或將2%的卡因、70%酒精以及對皮膚無毒性的殺蟲劑等滴入, 使其麻醉癱瘓后用鑷子取出或沖洗排出。 對飛蟲也可試行用亮光誘出的方法。

Advertisiment

3、已泡脹的異物, 先用95%酒精滴入, 使其脫水縮小后再行取出。 易碎的異物則可分次取出。

4、對不合作的患兒, 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異物。 異物過大或嵌入較深, 難以從外耳道取出時, 可作耳內或耳后切口, 取出異物。

5、如外耳道有繼發感染, 應先進行抗炎治療, 待炎癥消退后再取異物。

6、異物取出過程中, 如因損傷外耳道而出血, 可用碘仿紗條壓迫止血, 涂以抗生素軟膏, 預防感染, 次日再取出異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