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產前準備>正文

在家急產 DIY六步驟

經常在一些電視電影情節里看到孕婦一大叫肚子痛, 接著寶寶就要生了;事實上, 假如一發生產痛就分娩, 這反而不是常態, 而是急產了。 急產會對媽媽及胎兒造成傷害, 而究竟哪些人容易急產?如何預防?萬一急產時如何自行處理呢?

何為急產

急產是指產痛后三個小時內即完成分娩, 子宮頸的擴張速度初產婦每小時5公分以上、經產婦(生第二胎以上)每小時10公分以上;通常會有異常強烈的子宮收縮、很低的產道阻力, 或者產婦對產痛沒有知覺。

根據統計, 急產的發生率約2%, 而且多半和某些母體及胎兒因素相關。

Advertisiment
而在談急產之前, 我們要先認識產兆、產程遲滯, 及正常的分娩進展速度。

了解產兆及分娩進度

產兆

在妊娠足月的孕婦, 假如發生規律的子宮收縮并合并有產痛, 且有破水、血樣陰☆禁☆道分泌物、子宮頸成熟擴張三者之一, 就視為生產的產兆。

產程遲滯

因為「開始」的時間不易定義, 所以進展的速度不一定, 除非在規律子宮收縮的情況下, 初產婦持續20小時、經產婦持續14小時沒有進展到子宮頸擴張3公分才稱為「產程遲滯」。

初產婦和經產婦的分娩速度

1、在子宮頸擴張3公分后稱為「活動期」, 初產婦約每小時子宮頸擴張1.2公分, 而經產婦則約每小時擴張1.5公分。

2、根據統計, 從活動期到子宮頸全開, 初產婦平均需要約10小時,

Advertisiment
經產婦平均約需8小時;但是子宮頸的擴張速度因人而異, 從每小時1.2公分到每小時6.8公分都有可能。

3、在子宮頸全開之后, 初產婦平均還需要約1小時, 而經產婦約需20分鐘, 胎兒才會娩出。

我們可以發現, 一般正常生產其實在發生產痛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有些新手爸爸媽媽, 在發生產兆后很緊張、很興奮的通知親朋好友到醫院, 等到小寶寶出生卻已經是數十小時之后, 大家早都累癱了。

哪些產婦容易「急產」?

急產的傷害

如何避免急產?

急產發生時的DIY六步驟

假如急產發生了, 來不及到醫院去怎么辦呢?發現小寶寶的頭已經降到陰☆禁☆道時, 不要驚慌, 照以下步驟讓胎兒安全娩出:

1、先找到一個安全平坦的地方, 準備干凈的毛巾,

Advertisiment
以蹲坐或者半坐臥的姿勢, 打開手掌輕輕壓住陰☆禁☆道與肛門間, 讓小寶寶的頭以緩慢的速度慢慢娩出。

2、頭娩出之后再用一點點力, 胎兒應該就可以娩出了。

3、胎兒娩出的速度通常在頭娩出之后變快, 而且因為有羊水和胎脂所以很滑, 應小心用干凈毛巾包裹并擦拭。

4、臍帶用橡皮筋或繩子在中間綁緊, 再用干凈的刀剪剪掉, 注意要留至少距離胎兒腹部5公分以上。

5. 通常在胎兒娩出后15分鐘內, 胎盤會伴隨一陣子宮收縮娩出, 假如沒有, 不用急著拉出來, 待到醫院再處理。

6.、胎兒容易失溫, 娩出后要注意保暖。

假如急產已經發生, 依上述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 再與小寶寶一道到醫院檢查, 會比慌慌張張又手忙腳亂來得好。

生產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通常都能在自然的狀態下順利完成, 只是醫護人員的協助可以避免一些可能的危險, 或者使整產過程較安全順利, 而醫院的種種設施可以使胎兒在出生后立即得到衛生與安全的照護。

假如是已知可能發生急產的孕婦, 最好在事前與醫師做好充分準備, 并準備好生產包, 事先將入院所需證件及物品放入其中, 再安排好交通工具、路線、及可陪同生產的人, 以避免措手不及的生產。

假如分娩已經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就不要慌張, 按照上述步驟一步一步完成, 再盡早到醫院進行產后的照顧就可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