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兒童恐懼心理的預防和矯治當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方法很多, 其中最簡便而有效的是"示範脫敏法", 即讓兒童有保護地逐步接觸恐懼對象, 逐漸消除恐懼心理。 例如, 兒童對黑暗處, 要以先抱著或拉著他的手走過黑暗處(暗室或野地), 同時告訴孩子黑暗並不可怕。 經過一兩次, 待孩子適應後, 可改為陪著他通過黑暗。 再後可和孩子一先一後, 保持一段距離分別通過黑暗。 最後讓孩子單獨通過黑暗。 經過這樣的鍛煉, 孩子也就不再懼怕黑暗了。 再如, 矯正孩子對水的恐懼, 可先讓孩子用水洗手、洗臉、洗手帕, 將紙般及玩具船置於水中玩耍,

Advertisiment
然後可帶孩子到游泳池去看別人游泳, 帶孩子划船, 再以後由爸爸抱著孩子下水, 給孩子澆水, 用手托著孩子浮在水面……如此讓孩子逐步接近水, 孩子就會逐漸由恐懼水而變得喜歡水。
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實際上是對兒童勇敢精神的訓練。 訓練中可輔以獎勵的辦法, 當孩子表現勇敢, 不恐懼時就立即予以獎勵和表揚。
在兒童恐懼心理的預防和矯治當中要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一是不溺愛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溺愛對兒童心理發展是最有害的。 對孩子溺愛的父母往往對孩子過度保護, 看見孩子有一點恐懼表現就立即帶孩子避開恐懼物件, 使孩子失去了許多鍛煉勇敢精神的機會。 長此下去, 對孩子堅強個性的塑造是絕無好處的。
Advertisiment
被溺愛的孩子大多膽怯, 依賴性強, 自信心不足, 這樣, 其恐懼的發生率會更高。
二是對孩子不宜反復無常。 有些家長一會兒說孩子應該這樣, 一會兒又要求孩子那樣, 孩子無所適從, 不知如何是好, 做對做錯都挨批評, 就會形成行為恐懼的心理。 因此, 成人對孩子的教育要規範, 前後要求要一致, 父母雙方對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隨便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對父母過分懼怕, 會整日心神不定, 看父母臉色行事, 怕父母無緣無故發脾氣, 怕自己無緣無故受罰, 以致形成畏畏縮縮的壞習氣。
四是不要過分責難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可有節制地表示氣惱, 正確運用孩子對做錯事的恐懼心理
Advertisiment
教育和引導孩子學好, 不能過分責難。 過分責難會挫傷兒童的自尊心, 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兒童生活在恐懼對象太多的環境裡, 對其心理健康有害, 但若生活在無恐懼物件的環境中, 對其心理發展和堅強個性的培養又極為不利。 不是要靠恐懼來發展兒童心理, 但事實上兒童又確實需要一定的恐懼來發展心理, 塑造堅強的個性品質。 所以如何避免兒童恐懼有害的一面, 而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 是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需要父母和兒童教育工作者們認真加以研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