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親家庭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單親家庭, 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 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 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 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 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不同, 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 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就有所不同。

教育方法

1。 平靜地告訴孩子關於父母離異的事實, 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

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靜氣地接受夫妻離異的現實。 這樣, 你才能坦然地面對孩子,

Advertisiment
告訴他你們將要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這種生活和原來相比會有一些不同, 你們需要做一些調整來適應;你們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你們共同努力去克服。 但無論出現什麼問題, 爸爸媽媽都像以前一樣愛你, 這一點是永遠不變的。

2。 給孩子安全感, 不要把孩子做為報復對方的武器。

父母離婚對孩子最大的打擊就是失去安全感。 所以, 讓孩子知道, 雖然父母離婚了, 但他永遠不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 這一點至關重要。 讓他感受到雖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 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樣安全、穩定, 他不必擔心什麼。 做到這一點, 需要父母雙方的合作, 這對大多數離異的夫妻來說很難。 和一個也許帶給你很多創痛的人合作,

Advertisiment
你可能極不情願, 但你不能把你們之間的恩恩怨怨遷移到孩子身上。

畢竟雙方都是孩子的親生父母, 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無法抹去。 如果把仇恨強加給孩子, 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還會使孩子長大後失去愛心。 所以, 你需要以理性和寬容來對待曾經傷害你的人。 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允許孩子與另一方聯繫, 不撫養的一方則要多來看望孩子, 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雖然不在一起, 但對自己的愛沒有變。

3。 單親家庭中, 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獨立。

單親家庭中的兩代人之間往往在情感上過於親密, 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聯盟, 但過分的情感依賴容易產生負面效應。 所以, 讓孩子和自己都有獨立生活的心理意識和能力是單親家庭最明智的選擇。

Advertisiment

注意事項

一、單親家庭的父母應向孩子耐心解釋造成 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現在有不少離異的父母, 想避免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不願和孩子解釋離婚的事。 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 常常不得不對付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詢問。 孩子由於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往往不知所措。 所以單親家 單親家庭

庭的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等因素, 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 平靜、真誠、耐心、自信地向他們解釋自己離異的原因, 求得他們的理解, 並教會孩子應付各種有關的詢問, 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

二、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教養不可不慎,  必須注意科學的教養方式。

Advertisiment

首先, 注意不要過度保護。 在喪偶或者離異 之後, 為父母者常常會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愛傾注在孩子身上, 對孩子關懷備至。 孩子則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不必為自己的生活安排 和學業計畫操心, 一切自有爸爸或媽媽代作主張。 日子一久, 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增加。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脆弱、依賴, 缺乏主見和獨立意識, 一旦離開了家長, 便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 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 不少 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 在厚望之下的孩子, 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 心理負擔沉重。  有些心理素質不佳者, 受不了這種壓力, 便索性走向了反面, 來個不思進取, 乃至“破罐子破摔”。  這種有意無意的行為就是為了讓父母降低點希望,

Advertisiment
使自己能夠喘口氣。 另一些孩子也許能堅持發奮, 不讓父母失望, 但是長期超負荷地運作, 其潛在的心理損傷亦不容忽視。 一旦某一天超出了承受極限, 便有可能走向崩潰, 結果反而更糟。

三、由於社會的寬容度及個人的修養尚未達到相當的水準, 使單親子女可能需要承受來自生活、學習環境中的歧視、偏見和嘲弄。

不少單親子女因此在性格上變得內向、憂鬱、自卑, 甚至孤僻。 因此, 家長不僅自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 還要注意幫助孩子充實生活。 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 單親家庭的生活比較單調, 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虛與寂寞。 為此身為他們的父母, 每天再忙, 也應抽時間多陪陪孩子。 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娛樂一下,或者協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一些難題。此外,還可幫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讓孩子把朋友一起請到家中來玩,以彌補親情的不足,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四、單親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娛樂一下,或者協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一些難題。此外,還可幫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讓孩子把朋友一起請到家中來玩,以彌補親情的不足,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四、單親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