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哺乳媽媽的飲食原則介紹

哺乳媽媽應注意哪些飲食原則

適應哺乳後, 奶量會自然達到供需平衡

您擔心由於月子結束進補得少了, 加上脹奶的感覺少了, 怕奶量有減少的趨勢。 的確, 多數的母乳媽媽, 在哺乳過程難免會為奶量感到焦慮不安, 關於奶量的多寡, 我們還是應該從最根本的泌乳原理來探討:當寶寶吸吮得越多(或擠奶擠得頻繁), 我們的身體會接收到需要更多奶水的指令, 乳汁自然分泌多多, 反之, 當寶寶吸吮得少, 奶水自然會減少!有意思的是, 當寶寶剛出生時, 媽媽製造的奶水往往是供過於求的, 很容易發現一邊餵奶時,

Advertisiment
另一邊也跟著滴滴答答濕了一大片, 也因此新生兒的媽媽們很容易出現脹奶的狀況。

然而大自然的奧妙之一在於, 不會造成過度的浪費, 當媽媽哺乳一段時間後, 身體會調整抓到媽媽哺乳所需的奶量, 讓身體製造剛好足夠寶寶所需的奶量就停止, 因此當母奶媽媽經過一段迎接寶寶、手忙腳亂的日子後, 漸漸適應哺乳, 奶量達到供需平衡, 也就不容易感到脹奶了。

“餓了就吃、渴了就喝”母乳媽媽飲食原則

如果不再頻繁的感到脹奶, 只是因為奶量供需達到平衡, 那麼, 月子過後, 還需要吃得很補來發奶嗎?如果不吃得好一點, 到底會不會反而導致退奶?

有趣的是, 我們經常看到母奶媽媽在網路上討論, 哪些食物最發奶。

Advertisiment
往往同時會有另一群媽媽反映, 嘗試了所有別人所推薦的發奶食物後, 卻沒達到期望的發奶效果。 事實上, 食物對奶量的影響是曖昧不明的, 想想看, 在一些饑荒地區, 即便那些媽媽無法吃到足夠的食物, 母親依然努力餵奶, 因為那樣的生活條件下是否持續餵奶攸關寶寶的存活。 而在今日的社會, 普遍來說生活狀況不至於太壞, 少有營養不良的狀況出現, 當然無需擔憂是否吃得不好。 母奶媽媽飲食的重點在於均衡地飲食, 只要把握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的原則, 不需要特別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這樣就足夠了。 當然, 有寶寶幫忙消耗身上的熱量, 媽媽一定比懷孕前容易餓, 準備一些食物在身邊隨時讓自己可以填肚子吧。
Advertisiment

全職媽媽、上班媽媽請安心哺乳

雖然您目前哺乳相當順利, 但是您擔心未來怕有奶水不足的現象。 這邊給您個小叮嚀:焦慮、壓力、緊張等負面情緒, 是不利於奶水分泌的。 請您留心, 寶寶是否每天可換到五至六片濕且重的紙尿布, 前幾個月每月最少500克的體重成長, 那麼您的寶寶生長狀況是良好的, 不用擔心是否有奶水不足的現象。

如果您是全職媽媽, 原則上寶寶想喝奶的時候可以直接哺乳, 其實這就是全職媽媽的優勢, 你是寶寶的行動餐廳, 不大需要擔心奶量的問題, 寶寶總能從你的身上喝到足夠的奶水。 如果是上班媽媽, 對這點比較容易緊張, 生怕產能不足餓到了孩子。 有意思的是, 國外的研究指出,

Advertisiment
母奶寶寶每日攝取的奶水總量, 在前幾個月是固定不變的, 所改變的是奶水裡營養物質成分比例;奶水會自動調節成為最適合寶寶成長所需的黃金配方, 支持寶寶的生長。 為了說服自己不要過度焦慮, 您可以這麼想:就算奶水不足, 晚上回家還是可以讓寶寶直接吸到飽, 有些寶寶就是寧可白天餓肚子不大喝奶, 就盼著媽媽回家可以直接喝個夠呢!

來源:育兒生活雜誌

相關用戶問答